003版 金融

邮储银行内控评价优化之策

中国邮政报 | 2024年05月08日

  □邮储银行审计局沈阳分局

  哈尔滨审计分部课题组

  近期,中央审计委员会会议强调,我国当前处于风险与机遇并存的时期,审计工作在新时代面临重要任务。邮储银行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内控和风险防范方面承担重要责任,而内控评价是反映银行内控状况的重要渠道,能够发现本行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缺陷,并促进其提升和完善。随着内控评价工作的关注度提升,如何加强内控体系建设和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变得尤为重要。在当前背景下,从审计视角对邮储银行内控评价工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具有重大意义,有助于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推动自身良性发展。

  从近三年来邮储银行审计局内控评价审计报告模板以及各分局、分部最终的内控评价审计报告内容来看,多以发现问题为主要内容,对于内控评价五要素“穿透”及“评价”的内容存在一些缺失。这反映出一些相关人员内控评价理念有所缺失。此外,在内控评价指标设置、部分内控评价工具、内控评价结果有效运用等方面还有提升完善空间。

  为进一步提升邮储银行内控评价和内部控制水平,适应监管要求及市场环境变化,激发企业经营发展的内生动力,建议从六方面对内控评价方法进行优化。

  一要统一思想,提高全员对内控评价的认识。内控评价的重点应该放在“评价”上,在评价过程中要将五要素“归因分析”的理念贯穿始终,如评价的目的、指标的设定、报告的布局等方面——从人员的思想认识到评价方案设定,从高级管理层至基层员工都要树立“评价”的理念,并充分认识到内控评价工作对一家分行的重要性;要主动揭示内控管理工作中的重大缺陷和薄弱环节,客观反映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内控制度执行情况;强化内部控制意识,促进一、二道防线有效履职,增强风险识别与防范能力,确保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使内控评价回归“评价”本源。

  二要向内控评价全流程渗透“穿透”理念。“穿透”理念主要体现在严格按照操作表中五要素各指标间的关联性,以指标体系为基础,通过丰富内容及方法,按五要素思维对各指标内容查细、查透。同时,以审计发现为切入点,以发现问题为导向,向其他要素进行追溯和延伸,深挖问题成因及带来的影响。简单说,穿透就是五要素之间的穿透,通过分析五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深挖管理机制上存在的问题。

  三要持续完善内控评价指标设置。平衡五要素指标的设置。以2023年内控评价指标设置为例,控制活动要素指标占比过高,而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及内部监督3个要素合计占比较低,评价指标的缺失无法保证评价结果的全面、客观和有效。以《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指南》为依据和出发点,建议着重增加以下风险评估及信息与沟通方面的指标。

  增加关键性指标的设置。随着业务发展和风险形势的变化,可增加战略管理、信息安全指标等以反映新兴风险和业务需求。这些新兴要素可以帮助本行更好地了解其内部控制体系的整体效能和局限性。还有邮储特色指标设定。邮政代理金融业务占据个人业务的半壁江山,需要增加代理网点管理类等相关指标的设定。

  强化指标的关联性。以操作表中五要素各指标间的关联性为基础,通过丰富指标内容及评价方法,研究如何实现对各指标查细、查透,才能保证内控评价的有效性。

  四要引入分行自评估模式。内控过程评价如果时间较短,很难达到全面评价效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建议创新评价模式,实行“审计评价+分行自评”模式,即在审计组的指导下,由各一级分行组织本年未开展审计评价的分行开展内控自评价工作。通过对辖属机构内部控制状况进行评价,及时发现辖属机构在内部控制设计、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提出整改建议,跟踪问题整改,从而进一步提升被评价机构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强化员工内控合规意识,增强全行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审计评价+分行自评”模式持续运转的基本前提是在审计评价与分行自评之间找到相对的平衡。内控评价工作绝不仅是审计一个部门的工作,需要全行上下共同努力。通过“审计评价+分行自评”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内控评价工作的全行参与度,既可以掌握当下经营管理存在的一些易发问题,也可以充分调动其他分行行动起来,尤其是对一、二道防线尽职履职、迎接挑战等方面可以发挥一定督促作用。

  五要强化专项审计结果运用。内控评价通过对银行整体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评估,发现内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专项审计则可以通过对特定业务环节或风险点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内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将内控评价与专项审计相结合,可以实现对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全面评估,提高内控评价的效率,降低内控评价的成本。

  六要发挥审计咨询与服务作用。要将评级结果作为各单位绩效考评、授权管理等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需要量化考核标准,并实现梯次调整权重,促进对评价结果的实质性应用。还要将评级结果作为干部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与领导干部的考核、任免、奖惩等挂钩,加大评级结果的参考比重。此外,要将内控评价作为管理部门对经营单位实施条线管理和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依据,将内控缺陷问题纳入合规检查和尽职检查,并作为非现场监督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