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版 知行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中国邮政报 | 2024年07月30日

  □陈云广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这是宋代理学家朱熹诗作《观书有感二首》中的第二首。

  朱熹是宋代的理学大家,他总结了以往的儒家思想,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其思想被后代尊奉为官学,他也被后世尊称为“朱子”。朱熹的诗常常从日常人们熟悉的事物中,提炼出意义深邃、耐人寻思的道理,闪现出他的哲学思想。《观书有感二首》的第一首后两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直以隽永的意味深受后世人喜爱。这第二首诗的名气虽然不如第一首,但也别有韵味,给人诸多启迪。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这两句描绘了这样一幅景象:一夜大雨过后,江水暴涨,使本来搁浅在江边的“艨艟巨舰”竟像羽毛似地浮了起来。“一毛轻”形象十分鲜明,充分说明了“春水”之大之盛,为下面所要揭示的哲理作了很好的铺垫。“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往日搁浅的这艘“巨舰”曾依靠了多少人“推移”,然而只能是枉费力气。如今寒冬过尽,“春水”泛涨,情景就不同了——“艨艟巨舰”自然而然地浮起,顺着一江春水,轻快自在地驶向远方。

  这是一首借事喻理诗,以借水行舟,喻自己在读书中得到的参悟——以往读书费力地推敲推理,今日好像摸索到某种规律似的,如春水涌动一般,能自在读书了,对书中的道理都能了然于心。

  品味其意再引申开来,行船有行船之理,读书有读书之理,万事万物皆有其理,或者蕴含着事物的普遍规律。只要认真研究,不断积累,就能摸清这背后的规律,顺势推进事物的发展。这很好地体现了朱熹“格物致知”进而明理的思想。

  对于一般人来说,没有必要去深入了解朱子庞大的理学体系,同时,朱熹思想中的很多内容已不适宜当今时代。但是,“格物致知”进而明理中的鲜活元素却仍能给现代人颇多启迪。一方面,它主张通过研究事物的原理来获得知识,强调的是一种不人云亦云、实事求是、独立研究与思考的作风,与科学实证精神不谋而合。另一方面,它启示我们通过学习与思考的不断积累,进而悟道,或者说掌握方法,达到豁然贯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并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到如“春水推舟”一般的乐趣。这不仅对于现代教育理念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而且对于我们掌握新技能、开辟新市场、搞好管理等,都有着一定的启迪——让我们带着求知的兴趣出发,在学习、认识的过程中,做到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单一向系统渐进;并将理论运用到实践过程中,在实践中深化理解。那么,我们就会感受到每一项事业都可以开辟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