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版 知行

以“漏斗—喇叭”模型看技术进步的逻辑

中国邮政报 | 2024年08月20日

  

  书名:产业与文明:复杂社会的兴衰

  作者:张笑宇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适读人群:企业管理人员、技术部门人员和对技术进步感兴趣的读者

  

  本书首先提出了“漏斗—喇叭”模型,揭示了技术如何改变社会,并指出只有通过了大规模商业化和产业化检验的技术,才有可能实现快速突破,成为关键性技术。接着,作者通过“三流循环”模型,拆解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指出任何社会体系本质上都是对人类生活进行减熵操作,令杂乱无章的活动有序进行。最后,作者以“产缘”政治的视角,阐释了国家的博弈与兴亡,指出掌控资本流、能量流和产品流的群体,就有机会掌控社会资源。

  书中还揭示了产业力量对于国家机器的改造过程,以及技术发展遵循“漏斗—喇叭”模型的重要性。同时,作者也深入探讨了帝国主义战争与复杂社会崩溃的关系,以及社会权力与三流循环的关系。

  本书提出的“复杂社会”概念,是对工业革命以来社会变迁的一种深刻洞察。作者认为,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转型,从较为简单的社会形态进化为复杂社会。这种复杂性不仅体现在技术与产业的快速发展上,更表现在社会结构、政治体制、经济模式以及文化观念等多个维度的交织与融合中。在这样一个复杂社会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构成了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

  复杂社会的核心特征之一是“独特社会人格”的多样性。作者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职业、不同领域的人们形成了各自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这种多样性的增加,使得社会结构变得异常复杂,而每一个“独特社会人格”又构成了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复杂社会中,个人的行为和选择不再限于单一维度,而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的考量。特别地,作者通过“三流循环”模型进一步解释了复杂社会的运行机制。该模型将复杂社会中的能量流、产品流和资本流视为三个基本要素,强调这三种“流”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于理解社会结构至关重要。通过这个模型,作者不仅揭示了现代社会的内在逻辑,也为应对复杂社会的挑战提供了理论支持。

  历史的筛选过程可以被比喻为一个漏斗,它决定了哪些事件和人物能够被后世记住,哪些则逐渐消失在时间的长河中。作者认为,这个过程是极为不均衡的,它往往受到记录者的偏好、当时的主流叙事以及事件本身的传播潜力等因素的影响。换句话说,人类的记忆是有选择性的。我们每天接触到的信息量巨大,但只有极少数会被记录下来,并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即使是这些被记录下来的信息,也会经历多次筛选。每一次筛选都可能因为记录者的偏好、当时的文化环境等因素而有所偏差。

  作者引入了“漏斗效应”这一概念来描述技术进步如何被社会接受的过程。这个概念强调了从众多技术尝试中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创新的重要性。大多数技术尝试会在这个过程中被淘汰,只有少数能够通过商业化或产业化的考验,最终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具体来说,作者通过“漏斗—喇叭”模型来解释这一过程。漏斗指的是技术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艰难旅程,只有极少数技术能够成功通过这一阶段。而喇叭则象征着成功技术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和扩散效应。一旦技术通过了漏斗的筛选,它就能够迅速地在社会中传播开来,对经济和社会产生广泛的影响。 □唐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