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雪萍
“元诗四大家”之一范梈有首立意高远、境界开阔的歌行体古诗《王氏能远楼》,写与友人登楼畅饮,抒发了对人生变幻的感慨,表现了一种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其中最富哲理的是这两句——“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意谓人生在世,勿一味依赖他人,要靠自己去做,自强而不息。只要行动,哪怕每次仅仅迈出半步、一步,日积月累,坚持不懈,终能走出一片广阔天地,到达一个豁目开襟的境界。
《论语》记孔子语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求诸人不如求之于己。教育家陶行知的《自立歌》讲得更通俗明白:“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自强不息、建功立业是自为自立的最高境界。人生路上,自己若不努力进取、竭尽全力,是不会有人把你推向成功的。诚然,他人的助力、适宜的环境形势和机遇都可能在一个人的事业发展中发挥作用,但若没有“自为”的内因起作用,任何外因都是没有意义的。
事实上,古往今来成就一番事业的杰出人物,无不是“自为”的楷模,他们的光辉业绩都是一步一步干出来的。司马迁秉承父志撰写史书,成功运用自己游历探访、实地考察所获的资料,将口传史料与文字史料相印证,补其缺,纠其错,赋予《史记》极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最终成就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夙愿。
李白一生漫游天下,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寻访名胜,历览幽境,佳作频频。一首《蜀道难》,写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两首《望庐山瀑布》,让苏东坡为之唏嘘,发出“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的感叹。李白从他那崇高的宇宙精神和博大的自然视野出发,寻找适合于自我心灵的自然载体,将自然山水与自我精神融合在一起,创造了种种绮丽壮美、摄人心魄的高远意境。
唐代诗人重游历、重体验,这在历朝历代都是极为出色的。亲近自然、爱好山水成为士大夫文人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作为一种生命体验、文化模式而深深积淀于人们的内心。中国传统美学认为,上乘艺术品必须有个“我”字,如“诗中有我”“画中有我”。而艺术家要达到这一境界,就是要走进大自然,走进大千世界,去“自为”,去自我体验、切身感受,去经受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唯其如此,方能目穷千里,更上层楼,活出伟大的宽度,进入更高的境界。
观化百代后,独立万古前。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人生没有捷径可走,没有顺风船可驶,不身体力行,未来永远只是梦想。为者常成功,行者常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