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雪萍
“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这句名言出自东汉末年哲学家、政论家仲长统的哲学政治著作《昌言》,意思是:无论所处环境是安全还是危险,都不会动摇自己的志向操守;无论成就事业困难还是容易,都不会改变自己的理想初心。《昌言》原书已佚,《后汉书》《群书治要》《意林》等书中保存有某些片断。《吕氏春秋》也有与此相似的话:“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坚与赤,性之有也。性也者,所受于天也,非择取而为之也。”石头再碎,依然坚硬;丹砂千磨,依旧色红。真正的豪杰志士,其人格和追求也像石头与丹砂一样,有终其一生永不放弃的理想信念。“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所体现的正是这种遇难而不惧的定力、历险而志坚的韧性。
飞鸟有翅膀,就能在蓝天自由翱翔;人有志向、有担当,就能居万物之首,傲立于世。古人言“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志,作为志向、抱负,作为对美好愿望、崇高目标的追求、探索,以及为之奋斗、为之献身的动能,历来是人们处世立身、建功立业之本。“有志者事竟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历史上凡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无不具有远大志向。《史记》载,“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尧求能治水者”,大禹从父亲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率领民众,改“堵”为“疏”,坚持不懈,居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治水成功。只要坚定自己的志向,并为此不懈地努力,就一定可以攀上事业的高峰。大禹无疑是志坚如磐的典范。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人们总希望顺风顺水,凭借好风,青云直上。但是,一帆风顺、平坦无阻并
不是常态。当一个人顺风之时,其后随之而来的逆风不可能绕着他走。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哪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我们之所以赞赏松竹梅为“岁寒三友”,恰恰是因为它们面对风霜雨雪而无惧、历经数九寒冬而不凋。这种蕴含于内的顽强力量、化形于外的坚韧气质,千百年来始终激励着国人不畏风雨、不屈不挠、砥砺前行。
在大西北,美丽的胡杨树伫立在茫茫大漠中,面对不断吹来的狂风,不屈不挠,凛然挺立,其英气、豪气带给人们的不仅是视觉的冲击,更是一种心灵的震撼。有追求的人,虽身处逆境、困境,但愈挫愈勇,其品质会更纯粹,应对艰难挫折的意志会更坚强。真正有志向的人,意志从来不会被击垮。
历史表明,前进的道路上往往荆棘丛生、坎坷不断,但只要我们做到坚毅与勇敢,越是艰险越向前,就一定会实现目标。当我们对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肃然起敬时,学习他们的思想,传承他们的精神,也许是一种更好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