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版 知行

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

中国邮政报 | 2024年10月25日

  

  书名:《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

  作者:稻盛和夫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适读人群:各级管理者、对经营管理感兴趣的从业人员

  

  稻盛和夫不是生来就是经营之圣。当他创办的街道小厂走向壮大的时候,他开始追问,作为一个经营门外汉创办企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当他创办第2家世界500强企业的时候,他追问自己,为什么还要创办一家大家看起来难以成功的新企业。当他去拯救日本航空的时候,他又追问,为什么自己要冒险进入完全陌生的领域、去拯救一家与己不相干的企业。

  就是这些不断追问、思考和努力的行动,成就了稻盛和夫波澜壮阔的一生,也构成了他一心想要写下的这本书的核心内容。他告诫世人,只要凭着利他之心、感谢之心、谦虚之心、知足之心、强韧之心,坚持贯彻正道,积极实践,就可能获得成功。因此,《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这本书是经营之圣稻盛和夫最后的代表作,书中凝结了稻盛和夫一生的经营哲学和人生智慧。

  不以得失,而以“善恶”作为判断、决策的标尺。稻盛和夫建议:当问题发生、寻找解决方法时,立即在头脑浮现出的想法,几乎都是基于自我、欲望或感情的。所以,不能把最初冒出来的念头,直接作为结论,而是要等一等,用“善恶的标尺”好好对照和衡量一下,然后重新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为了防止错误的决定,这种缓冲是十分必要的。

  面对两难选择,我们如何去作出正确的判断?并不单单是依靠聪明的头脑或丰富的知识。比这些都重要的,是心中是否持有“善恶规范”这一判断标尺。而这把善恶的标尺,又从何而来呢?正是从内心深处的灵魂而来。灵魂的最深处,存在着称之为核心的“真我”。所谓“真我”,可以用“真、善、美”三个字来形容。做到用“真、善、美”来做判断和选择,当这样的规范在你心中深深扎根,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把事业引向成功。

  稻盛和夫告诫我们:不管境遇是好是坏,都要表达感谢之心。当下所处的现状越艰苦,人就越容易发牢骚、鸣不平,怨天尤人。但是,这些牢骚与不满又会兜兜转转,回到我们自己身上,导致自身境遇不断恶化。所以,不管遭遇怎样的艰难,不管面对何种境况,你都要以感谢之心去面对。遭遇困境,结果不尽如人意,要在此时此刻说一声“感谢”,因为这是上天对你的考验和磨炼。如果人格没有得到一定程度的磨炼,我们往往就会口出怨言“为什么偏偏是我”;另一方面,就算我们好运连连、事事称心,我们就会说“感谢”了吗?其实,现实中的大多数人往往也做不到。我们会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甚至很多人还会贪得无厌。不管现在多么一帆风顺,这种情况不可能永远持续。我们不能沉溺于顺境而自傲,必须用谦逊的态度,对自己的言行进行严格约束,不可忘记感谢之心。而当逆境和困难发生时,更是表达“感谢”的绝佳机会。因为这种严酷的环境、严峻的局面,能锻炼我们的心志,磨炼我们的灵魂。所以,“无论何时何事,都要表达感谢之心”,将此道理铭记于心,让“谢谢”两字可以随时脱口而出。这是一个极为简单的人生秘诀,但能在工作生活和自己的人生中一以贯之做到的人,却是凤毛麟角。

  稻盛和夫告诫我们,常怀谦卑之心,才能萌生感谢之心。如果缺乏对他人的谦卑之意,感谢之心是无法萌生的。应该认识到自己之所以有今天,是长期以来许多人帮助支持的结果;公司之所以能够存续、发展,是依靠员工辛勤的劳动,以及那些下订单的客户的信任。正是有这样的谦卑之意,感谢之心才能油然而生。自己拥有的才能和能力,绝不是自己的私有物,不过是偶然被赐予的。那些我们认定是自己的东西,不过是现世中一时寄存在我们这里的东西。我们不应将其只用于自身,而要将其应用于他人、回馈于社会。当你在工作和生活中抱有这样的想法时,骄傲自大就会在心中消失,内心就会充满感谢和谦虚。  □金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