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版 深度·热词

发力点

中国邮政报 | 2024年10月30日

  邮政金融应服务重点领域探索业务新机遇

  邮政金融可借力财政资金满足自身资金需求。在项目投资上,邮政集团可以评估自身需求,充分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弥补邮政重大项目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两重”资金需求。在重点项目建设中,邮政金融可以跟进超长期国债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需求,以信贷投放、股权投资等方式,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在服务地方政府化债中,邮政金融可以积极参与专项债承销工作,搭建和维护银政关系,紧密围绕资金流动轨迹,创新信贷产品,为相关上下游企业提供链式金融服务。

  邮政金融应密切关注市场利率变化

  降准降息为银行释放了低成本资金,并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0.5个百分点的降准向金融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资金约1万亿元,同时降低7天期逆回购等政策利率,银行开启年内第二轮存款降息等,都有助于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在净息差本身处于低位的情况下稳定银行净息差并推动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事实也是如此,10月起一年期和五年期LPR均下调0.25个百分点,这是2019年8月LPR改革以来单次下调幅度最大的一次。在目前我国市场主体预期偏弱、利率水平仍然有下调空间,尤其是考虑到通货膨胀水平的情况下,降低LPR有助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推动扩大有效信贷需求。

  邮储银行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需要充分利用降准释放的资金,并统筹考虑财政和金融监管协同发力将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利好政策,积极发现市场“缝隙”,在有效把控风险的前提下,增加对优质市场主体的信贷投放。邮储银行应关注息差走势。负债端通过缩短存款期限、调控结构性存款规模、适度增加主动负债等方式降低付息成本;资产端通过提高资产定价能力和资产运营能力,切实发挥投研的价值创造作用,提升资金利用效率。代理金融需主动应对政策转向,适时调整经营策略。做好客户资金留存,关注降息背景下保险、证券投资等对存款的替代效应,加快财富金融转型,实现客户资金内部留存;及时调整对客理财产品供应,在市场变动时积极推送投研结果,做好主动营销与客户投教。

  邮政金融应推动扩大内需

  增强企业主体经营活力、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是畅通经济循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为提升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金融监管总局优化无还本续贷政策,不仅覆盖小微企业,还阶段性地扩大到中型企业,帮助经营主体缓解资金周转困难;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在工程建设、外贸出口等相关领域,推动履约保证保险、关税保证保险来替代保证金,减轻企业资金周转压力。

  大国经济发展更多需要依靠内需,也就是主要靠投资和消费。从投资领域看,除了推进新基建、提升基建质量外,还需要积极发挥小微企业在推动创新、扩大投资方面的积极作用。从消费领域看,我国消费在GDP中的占比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低于全球总体水平,主要是居民消费占比低,需要围绕发掘居民消费潜力多做工作。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边际消费倾向较高,需要将其作为重点提升收入水平以增强消费能力。这些为银行业进一步加强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服务居民扩大消费等带来新的市场机遇。

  邮储银行零售业务优势明显,需要发挥自身优势,创新金融产品服务广大小微企业和科技创新企业,并在此过程中积极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提升客户体验满意度。同时,围绕居民消费打造场景,为居民扩大消费提供综合化、多元化金融服务。

  邮政金融可探索新工具落地应用

  10月18日,人民银行、证监会正式启动SFISF操作,获准参与互换便利操作的证券、基金公司有20家,首批申请额度已超2000亿元;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发布《关于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10月21日,人民银行公布SFISF首次操作金额500亿元,采用费率招标方式,20家机构参与投标,中标费率为20bp。SFISF不是央行直接向市场提供资金支持,不会扩大央行的货币供给和基础货币投放,但其让证券、基金、保险公司用低流动性资产质押换取高流动性资产,增加了机构的流动性。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资金具有特定的指向性,对上市公司回购股票和主要股东增持股票具有积极作用。这两项政策工具都有助于股票市场稳定发展,在实施中也有助于提升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国庆节前后,随着股票市场回暖,银行理财赎回、大额存单转让较为常见,部分资金流入股市,对银行存款带来一定压力。不过,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为银行服务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开辟了新的路径。

  考虑到上市公司是企业群体中的优质群体,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资金用途明确,邮储银行可积极申请股票回购专项再贷款额度,紧盯已发布股份回购计划的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研究客户准入条件,重点筛选符合国家产业战略导向、行业授信政策要求、属于重要指数成分股的潜在客户,做好客户精准营销、资产定价、风险管理和贷后跟踪等方案,进一步扩充、丰富优质公司客户。同时,邮政板块各上市子公司要通过立足主责主业和功能定位、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防范化解风险,夯实价值创造基础;通过运用现金分红、股份回购等方式,提升公司投资价值,不断完善市值管理制度。中邮保险和中邮证券需积极向央行和证监会争取互换便利工具使用权限和额度,改善自身流动性,促进资源配置优化。

  房地产和地方政府债务政策推动化解风险

  房地产本身上下游关联行业较多且与居民对耐用品消费的关系密切,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较大对政府开展逆周期调控有较大影响,这些都对扩大内需具有较大抑制作用。在房地产领域,出台“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增加”一套“组合拳”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针对房地产和地方政府债务领域风险防范化解的举措,不仅有利于缓解地方政府和房地产企业的流动性和债务压力,消化存量商品房,促进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平衡,还可以优化保障房供给,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满足广大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同时,也可以增强地方政府的投资能力,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如根据人民银行的测算,将存量房贷利率降至新发放贷款利率附近,平均下降幅度约0.5个百分点,将惠及5000万户家庭、1.5亿人口,平均每年减少家庭利息支出约1500亿元。在具体实施上,银行业已发布公告批量调整存量房贷利率。从银行的角度看,化解房地产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将直接增强银行业的安全发展能力,为银行业服务扩大投资和消费提供市场空间,减少居民提前偿还房贷的行为,压缩违规置换存量房贷的空间。

  邮储银行住房按揭贷款占比相对较高,需要综合考虑短期影响和长远发展,积极支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以更好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邮储银行需稳住房地产信贷基本盘,精准满足房地产企业客户的合理融资需求,加大对“白名单”项目贷款的投放力度,用好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政策,关注存量用地盘活再贷款政策;对零售按揭贷款客户,深化与房地产开发商、中介机构的合作,做好业务拓展。同时,积极拓展其他行业信贷增长点,将增量信贷资金投放至政策引导的其他行业,关注新兴产业发展动态,做好项目储备,构建新质生产力识别与评估体系,围绕新兴产业需求创新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