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版 知行

云梦秦简中的秦代邮驿与书信

中国邮政报 | 2024年11月13日

  图为云梦县博物馆陈列的《黑夫木牍》(复制品)。

  

  □周唯

  11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博物馆参观云梦出土秦汉简牍展,详细了解简牍内容、历史文化价值和保护研究情况。习近平总书记说,古代简牍非常珍贵,是我们国家信史的重要实物佐证,要善加保护,做好研究。展厅内,有家国事,也有烟火情。秦兵“黑夫”和“惊”的家书,习近平总书记逐字逐句读了下来。“二月辛巳,黑夫、惊敢再拜问衷,母毋恙也?……”故土离愁、孝悌情深,穿越岁月长河依旧热烈如初。那时的家书怎样邮寄?军功如何行赏?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云梦,原为古郧国,东周时是楚国的一个重镇。公元前278年后,云梦属秦,为秦南郡安陆县治所在,并在附近设有禁苑,秦始皇曾两巡至此。在楚秦时期,云梦是南北交融的战略要地之一。

  1975年,考古工作者在云梦县睡虎地陆续发掘了多个墓葬,墓中发现了大量竹简,被称为云梦睡虎地秦简。引人注目的是,睡虎地4号墓出土了两枚木牍。经考证,是秦国士兵“黑夫”和“惊”写给兄长“衷”的信,也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家书实物,被命名为《黑夫木牍》。

  秦国的崛起强大,离不开对邮驿的重视和利用。在秦朝统一全国后,“邮驿强国”自然被提上议事日程,在全国构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五大驿道网络,邮驿系统的软硬件都得到充分发展,邮驿的管理逐步规范化和制度化。这在云梦睡虎地秦简中得到了证实。

  云梦睡虎地秦代竹简中,书写的内容大部分是法律文书,涉及年代从战国晚期到秦始皇时期,其中《行书律》中主要是关于邮驿的管理制度,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邮驿制度的窗口。如竹简中写道:“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觱(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毫无疑问,这是对邮件传递时限的严格要求及逾限后严重后果的警示。而“行传书,受书,必书其起及到日月夙暮,以辄相报殴(也)。书有亡者,亟告官。隶臣妾老弱及不可诚仁者勿令。书廷辟有日报,宜到不来者,追之。”这是关于邮件管理和交接验收的要求,其中特别强调了对邮驿工作人员的要求,即对男奴、女奴、年老体弱的人和不诚信的人实行“行业禁入”。

  古代邮驿官办官管官用,一般不对社会和平民百姓开放,民间通信十分艰难,或托私人捎带、或派专人投送,偶有附邮驿传递等方式来实现。

  家书是士兵与家人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也是士兵在战场上的精神慰藉。《黑夫木牍》这两封信从郢陈(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送到400多公里外的安陆,不知要经历多少周折。“二月辛巳,黑夫、惊敢再拜问衷,母毋恙也?黑夫、惊毋恙……”在一片小小的木牍上写信,自然是惜字如金。内容大致有惦念母亲和新妇、让家里寄夏衣和零花钱、问应得的爵位有没有到等。信中问候之语频繁出现,挂念母亲及新婚妻子等,充满对亲人的思念和牵挂。“惊远家故,衷教诏妴,令毋敢远就取新。惊敢大心问姑秭,姑子产得毋恙……?”从信的内容还可以看出,“黑夫”和“惊”兄弟二人,情感十分细腻,对家中的关心,事无巨细。在这薄薄的木牍之上,亲情、乡情入“木”三分。

  家书中特别提及“书到皆为报,报必言相家爵来未来,告黑夫其未来状”,是叮嘱家人一定注意查收官府授予其爵位的文书,同时对自己获得什么样的封赏充满期待。史载,商鞅入秦后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其中的一个重点便是在军队实行“军功制”。为了谋求自身阶层的转变和家族利益及荣誉的获得,秦军士兵更加舍生忘死,更加重视“军功”的实现。因此,“黑夫”和“惊”写的家书中,既有对家人亲朋的温情思念,也表现出对获得军功的关注,他们着急想要知道官府的授爵文书到了没有。

  考古研究表明,“黑夫”热切期盼的这封官府文书,最终通过邮驿顺利送到他的家中。因为“衷”死后拥有独立的墓葬,且墓葬中有制作精美的青铜镜作为陪葬品,足以证明后来“黑夫”和“惊”用战功为其家族带来了利益和荣誉。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黑夫木牍》原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成为该馆的一件镇馆之宝。除了云梦县博物馆,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湖北邮政文史馆亦有复制件展出。无论身处哪个展馆,凝视木牍上早已斑驳的隶书墨迹,一下子就能将你拉回四方征讨、硝烟弥漫的秦楚战场上。两枚木牍短短几百字,却让我们深切感受到2200多年前亲情的温度。这份家书以平民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当时秦国的社会风貌,可以窥见秦代士兵的生活状态、家庭关系和社会地位,以及他们对战争和和平的看法,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宝贵资料。“衷”或许不会想到,他不经意间保留下来的两枚木牍,会穿越时空,为后人带去历史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