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英 张子潇
中国邮政拥有金融、寄递、电商、邮务等多业态资源,服务网点遍布城乡,具有天然的协同基因。在协同实践中,中国邮政逐渐形成了“发挥板块优势、共同做大规模”“代理邀约客户、自营跟进服务”“邮银协同走访、各自开发业务”三种模式,并在场景搭建、渠道复用、资源共享上实现了客户的综合营销与链式开发。
近年来,邮储银行积极落实集团公司协同战略,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协同组织体系与工作机制,不断深化产品和服务创新,为协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各地分支机构结合实际情况,持续丰富协同内涵。例如,广东邮银连续6年设立板块协同奖励资金池,有效激励邮银一线营销人员;青岛邮银建立1个自营网点与N个代理网点的协同结对机制,划分协同圈层,引导银行合理投放资源;山东烟台、江苏宜兴、江西上饶等多地邮银融入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共同推广金融、寄递、电商综合解决方案,实现了重点客户的批量触达与开发。
邮银双方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协同发展成效关系着双方业务的长远发展。邮储银行应充分发挥金融功能,围绕重大市场、重点客户、资源优势领域靶向发力,推动邮银协同不断取得规模化成效,持续打造“资源共享、商机共创、优势共建、数据共用、市场共拓、协作共赢”的协同优势。
要想进一步提升协同靶向获客能力,在加快邮银资源整合方面,要健全“1+N”协同工作体系,以公司信贷、零售信贷等优势业务为“1”,带动储蓄存款、支付结算、寄递、电商等N个领域联动发展;搭建更多具有邮政特色的金融服务场景,以手机银行、“邮生活”等主要线上平台为依托,将金融与非金融相互交织的综合服务渗透到客户主要生产生活场景中,由单一业务营销转变为多业务综合营销。
在优化顶层设计方面,要完善协同利益分配机制,激发各协同主体活力,放大协同效应,实现共赢;优化数据共享机制,利用邮银丰富的数据资产,开展涉农金融数据分析挖掘,靶向开发“村社户企店”五大客群,通过存量客户画像、潜在客户挖掘、流失客户预警等涉农应用场景构建,高效赋能涉农业务发展。
在获客能力支撑方面,要充分运用“数字网格靶向法”和“客户清单靶向法”,梳理“村社户企店”五大客群需求,对优质潜在客户进行画像分析,结合不同营销场景匹配产品,有针对性地提供信贷服务;根据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清单,筛选并下发客户营销名单,为客户提供对公开户、代发服务以及保理、订单融资、预付款融资等供应链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