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版 集邮

中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雨: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蛇多是吉祥之兆

中国邮政报 | 2025年01月08日

  

  我个人对于蛇和蛇的文化是非常喜爱的。走进我的家,从正门推门而入,可以看到墙壁上挂着的一幅字,上面写的是“人人握灵蛇之珠,家家抱金山之玉”,这句话出自曹植的一封信,说的是蛇的灵性。有这样一则传说,古时随国的君王随侯有一次出行时,在路旁看到一条蛇,这条蛇受伤了,痛苦万分。随侯好心地救治了这条蛇,给它敷药包扎,然后放归草丛。蛇的伤痊愈之后,就衔了一颗夜明珠送给随侯以报答恩情。这就是被称作“灵蛇之珠”的随侯珠的故事。这幅字是我的一位友人赠予我的,朋友想以此传达希望我的家中出人才这样一种美好的祝福。

  在《诗经小雅·斯干》篇有这样的句子:“吉梦维何?维熊维罴,维虺维蛇。”意思是人做了吉祥的梦,梦到了熊罴和蛇。后接一句:“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熊罴是凶猛的野兽,人梦到了熊罴,就是生男孩的吉兆;而梦到蛇,就是生女孩的吉兆。

  还有一个故事,讲的是齐桓公在打猎时偶遇一位神明,名为“委蛇”,它的形态也类似于人首蛇身。齐桓公一开始感觉很害怕,后来他的大臣告诉他说,遇到委蛇就预示着他要称霸诸侯。后来,齐桓公也确实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所以,在先秦典籍中所提及的蛇,多半是吉祥之兆。蛇的内在气质,是一种“灵性”;而它的外在形态,又给人一种“灵动”的感觉。屈原在楚辞《离骚》中写道:“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他以“委蛇”二字来表达如蛇形态那般的灵动之美。蛇还有一种特性,就是速度特别快,能静能动,因此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很多现象和事物,如果其速度特别快且弯曲绵长,往往就会用蛇来作比喻。

  蛇反应迅捷且有攻击力,因此会对敌人形成一种威慑力。这种认知也会反映在文人创作的诗词之中。苏轼曾在描写望海楼的风景时写过“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的诗句,形容闪电像紫金色的蛇一样“唰”地划过去。白居易写《汉高祖斩白蛇赋》,文中也有一句“未若我提青蛇而斩白蛇”。诗句中出现了两条蛇,但这里的“青蛇”就像元稹在《说剑》中写的“青蛇匣中吼”一样,用蛇具有震慑力和战斗力的特性来形象化描述古代的宝剑。还有我们更熟悉的毛主席的词中写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就是以蛇婉曲灵动的形态来形容被皑皑白雪覆盖的连绵起伏的山峦,这种比喻特别形象和生动,富有画面感。

  本版文字由潘琛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