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版 要闻

以科技创新打造新质生产力

——三论贯彻落实2025年集团公司工作会议精神

中国邮政报 | 2025年01月25日

  □本报评论员

  凝“新”聚力,向“新”而行。2025年中国邮政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中,“打造新质生产力”是重要的关键词之一。

  “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的。其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2024年,中国邮政坚定不移加强能力建设,强基固本求创新,数智化解决特定问题提速加力。当前,数字化、智能化已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中国邮政打造新质生产力愈加迫切。在此背景下,集团公司在2025年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提出要全面构建科技创新体系,以数字邮政建设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没有数智化,就没有竞争能力、生存能力,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当前,科技创新正在颠覆传统发展模式,变革之势一日千里。比如,快递行业无人化加速落地应用,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融入网络规划、指挥调度,智能模型加速赋能生产运营、管理决策,邮政寄递亟待加快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又如,金融行业的科技赋能催生组织运营的“集约+柔性”之变、业务管理的“平台+生态”之变、客户营销的“精准+精细”之变、风险合规的“技防+智防”之变,邮政金融亟待以科技驱动产品创新、生产运营、管理决策全面转型升级。不只寄递和金融,数字时代所有业务都是“瓷器活”,所有工具都需要变成数字化、智能化的“金刚钻”。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因应形势变化,中国邮政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进而实现成为一流企业的蝶变。

  加快打造邮政新质生产力,要坚持“以数智化解决关键特定问题”这个目标导向。中国邮政作为“四流合一”的大型现代企业集团,要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实际需要,通过对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应用,深化业技融合、推拉结合、上下联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其中,要以技术突破实现集约化运营,着重解决“寄递两集中改革亟待深化”问题,以技术革新重塑管理模式和运营流程,为做优做强主责主业提供有力支撑;要释放数据要素潜能,着重解决“邮银协同数据共享共用”问题,将海量数据资源转变为精准服务客户的现实生产力;要拓展创新技术应用,着重解决“两大靶向法精准落地”问题,提升精准获客能力,推动市场营销规模化发展;要加快机器替代人工,着重解决“智能装备助力减员降本增效”问题,加快寄递“无人场景”、银行“云柜”远程服务和“数字人”等数智科技推广应用;要加快实现智能审计,着重解决“场景化自动审计模型应用”问题,对重点风险实现实时监测、自动预警。邮政全系统各单位工作侧重虽有不同,但都能从这“五要”中找到题中应有之义,要有针对性地加以逐一研究、逐一解决,为全面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发挥好每一个板块、每一个专业应有的作用。

  加快打造邮政新质生产力,要把握好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这个核心,塑造创新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加强体系化设计,建立数字化能力地图,更好赋能各项业务发展。在智能化建设方面,打造大模型训练开发平台与智能体平台,提供大模型共享开发和应用能力,提高寄递网络智能规划、智能运力匹配等模型算法精准度,以大数据赋能邮政金融千人千面的客户画像、秒批秒贷的智能审批、打早打小的智慧风控;建设推广五大数字员工助手,提高金融营销、邮务产品营销、智能揽投、业务数据分析、研发测试等方面的生产力。在绿色化建设方面,持续巩固拓展节能降碳成效,提升快递包装绿色转型水平。

  加快打造邮政新质生产力,要持续做好管理和制度层面创新这篇文章。要以建设邮政科技创新体系为载体,完善新质生产力创新发展机制。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要始终以发展邮政新质生产力、形成与之适应的生产关系为重点。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以更均衡、更协同、更多元的金融服务体系助力“科技—金融—产业”良性循环,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根据国家赋予的功能定位和职责任务,前瞻性研究未来五年中国邮政在培育打造新质生产力等方面的布局规划,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方向目标既定,则当脚踏实地向前。身处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中国邮政要持续加强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深化邮政生产要素内涵、提升要素组合效率、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全力培育和发展决胜未来的新质生产力,以更加智能、智慧的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用邮需要,助力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创建一流企业,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邮政篇章积蓄强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