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版 知行

运城的河东古驿站

中国邮政报 | 2025年02月19日

  □何李琴

  山西省运城市古称“河东”,因“盐运之城”而得名,传说中的尧、舜、禹都曾在这片土地上活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运城市地处黄河金三角地区,位于晋陕豫三省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是连接中原、关中地区的重要枢纽,这一地理位置使其在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具有重要地位。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曾经有丰富的古驿站、古驿道。

  置邮驿而传命,驿站肩负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重要职责。春秋时期,晋国古道穿境而过,用于传递军情。秦汉时期,山西南北驿传经蒲津过黄河,是咸阳通太原达塞北驿传的必经之地。隋、唐、宋、金皆沿用,运城境内陆路驿传网络渐成,遗憾的是没有留下什么历史遗迹。

  运城境内迄今最早有较详史载的驿站是设于金正大六年(1229年)的金台驿,为传递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歇宿、换乘马匹的处所。元朝时,金台驿属绛州,故址在今新绛县城东侧站里村,为中书省驿站,有驿夫80余人、驿马70余匹。明洪武八年(1375年)迁至侯马,遂改为侯马驿(今属临汾市)。

  明朝,运城境内先后增设泓芝驿、涑川驿、河东驿和樊桥驿。据《清会典》及光绪《山西通志》的记载,当时从京师到关中,所经历的山西南线驿路的驿站如下:由阳曲县驿分道向南,80里至徐沟县同戈驿……80里至闻喜县涑川驿(今闻喜县桐城镇西官庄村),90里至安邑县泓芝驿,70里至临晋县樊桥驿,70里至永济县河东驿(今永济市蒲州镇),70里至陕西潼关厅潼关驿(今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港口镇)。

  泓芝驿属解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设立。故址在今运城市盐湖区泓芝驿镇。初时配备驿马62匹,马夫31名。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驿站有马、骡77匹,马夫38名。

  涑川驿属解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设立。故址在今闻喜县桐城镇西官庄村。清雍正七年(1729年),迁至城内马号楞。初有驿马54匹,马夫27名。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有驿马77匹,马夫38名。

  河东驿属蒲州府,明洪武九年(1376年)设立于蒲州城南永丰厢。初设驿丞、驿吏各一人,配备驿马25匹、驿驴24头。清雍正十年(1732年),驿站有马、骡62匹,马夫31名。

  樊桥驿属蒲州府,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设立,故址在今临猗县七级镇樊桥村。初设驿丞、驿吏各一人,配备驿马25匹、驿驴24头。清雍正十年(1732年),驿站有马骡53匹,马夫26人。

  以上驿站均于民国2年(1913年)7月1日撤销。设置最晚的汾阴驿属蒲州,清同治二年(1863年)设立。故址在今万荣县荣河镇宝鼎村,专门负责传递陕西、甘肃等地文报。于同治九年(1870年)撤销。

  如今,这些驿站的遗迹早已湮没,只有“樊桥驿”“泓芝驿”这些名字作为地名沿用至今,保留了邮驿的历史记忆。

  目前,运城市邮政分公司在泓芝驿设有邮政营业所,为2万多名群众提供邮政服务;永济市政府正在申报开发“中国·蒲州古驿道遗址旅游景区”;闻喜县政府正在建设涑川驿,将其规划建设为游客集散中心,整体建筑为塔楼对峙、水系环绕的汉唐古建筑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