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包裹见证消费大市场,金融、寄递、电商共筑惠民新引擎。邮政需以金融“活水”激发消费潜能,以寄递网络打通城乡堵点,以农村电商激活县域市场,在“促消费、惠民生”的国家战略中实现自身价值重塑。
金融:打通消费全链条的资金循环
一是场景化金融产品深度创新,精准对接消费升级需求。邮储银行应围绕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服务消费扩容等政策导向,开发专属消费信贷产品,释放消费潜力。创新“国补贷”“备货贷”等产品,缓解国补商户资金周转压力。围绕文旅、养老等服务消费升级,探索景区收费权、民宿经营权质押融资模式,支持地方设施改造。
二是构建普惠服务网络,打造政策落地战略支点。充分发挥邮政网点全域覆盖优势,积极承接消费补贴核验、消费券发放等政策实施项目,同步拓展快捷支付场景,实现金融业务引流与场景化生态构建。深化涉农金融服务,依托村级电商站点交易大数据构建风控模型,为县域小微主体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高效信用贷款。整合政府性担保资源,为县域消费产业链提供增信支持,并通过代发补贴、民生缴费等高频支付场景强化代理金融与消费生态的深度绑定。结合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不同场景创新推出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或在消费信贷产品的期限、还款方式等方面予以针对性优化,提升客户体验满意度。
三是升级支付安全体系,夯实消费金融基础设施。升级支付安全体系,扩大跨境支付与适老“零钱包”服务覆盖面,拓展银发及入境消费场景。前瞻布局智能合约等金融科技应用,持续优化数字人民币消费生态,聚焦预付费消费等痛点领域,构建资金安全保障机制,增强消费信心。同时,可协同寄递部门探索发展供应链金融,由银行为产业链上下游客户提供融资服务,寄递部门对原材料、产成品等提供物流监管服务,从而有效解决产业链相关主体抵质押物不足的问题,加大融资服务供给力度。
寄递:构建高效流通网络
一是深化网络覆盖与服务纵深,全力推进“三进工程”战略升级。深化“快递进村”功能,依托村级综合服务站强化末端触达能力,在农产品主产区增设冷链节点,畅通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和消费品下行“最后一公里”。加速“快递进厂”步伐,深化与制造业融合,推广“厂内直发”等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减少冗余环节,提升产业协同效率。把握“快递出海”机遇,积极拓展国际物流通道,强化国际分拨枢纽与海外仓协同,提升跨境链路的稳定性与时效性。
二是创新产品与服务模式,提升市场竞争力。重点构建高时效服务体系,针对生鲜、数码等即时性需求消费品,推出“次日达”“定时递”等精准配送服务。扩大逆向物流网络覆盖范围,抓住以旧换新政策机遇,设计“拆旧送新一体化”解决方案。强化末端服务保障,系统性推动智能化升级,在关键枢纽节点规模化应用自动化分拣、智能仓储管理等先进技术,提升末端服务的时效性与服务规范性。
农村电商:畅通城乡双向流通
一是构建农产品上行新通道,强化供给侧赋能。通过邮政大数据分析消费趋势,指导产区开发适销产品,提升农产品商品化率。打造“邮政优选”地理标志产品体系,推行“一县一IP”,建立品控标准与溯源机制,实现优质优价。创新营销模式,结合直播带货、文旅活动拓展销售场景,畅通农产品进城通道。
二是充分利用三级物流体系,打造农村电商渠道优势。完善县乡村一体化服务网络,村级站点叠加代购代销、快递收发、生活缴费等多元化服务,打造乡村消费服务中心。加快建设县域云仓,整合仓储配送资源,支撑“今日下单、明日自提”的高效服务承诺。建立消费大数据分析平台,输出县域消费热力图,指导工业品精准下沉。
本版内容除署名外由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和邮政研究院车冰玉、李洁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