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版 党建

利用交通线和交通站护送来往人员(上)

中国邮政报 | 2025年08月02日

  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之日起便处于严峻复杂的政治环境之中,广大党员干部基本采取分散隐蔽的方式开展工作,这些人员的活动联系,通常需要护送。由此,护送来往人员成为交通邮政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抗日战争时期,随着政治和军事形势的发展变化,各根据地的人员往来逐渐增多,人员数量也随之增大,部分地区甚至组建起专门的站点和线路担负人员护送工作。

  早在1939年初,中共冀热察区党委就组建了平西根据地通往北平的秘密交通线及交通站点,主要任务之一即护送北平与平西根据地之间的来往人员。是时,北平燕京大学的机器房工人肖田陪同国际友人林迈可,由平西秘密交通线护送进入晋察冀根据地。尔后,林迈可回到北平,购买了无线电器材和药品,又在该线路的护送下顺利交给晋察冀军区,为根据地的无线电通讯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1942年初,中共北方局晋察冀分局城市工作部在保定设立秘密交通站,接送由北平至晋察冀边区的各界人士。在晋察冀边区参议会召开之际,先后有燕京、辅仁两校教授以及一批党员和知识青年等30余人通过保定交通站护送到达晋察冀边区。

  同一时期,八路军在华北其他敌后根据地陆续组建了护送来往人员的交通线和站点。1938年至1940年,豫西的渑池县城和黄河北侧的关家、新庄等地均设有八路军兵站,主要任务即是护送来往人员和输送军需物资。八路军又在渑池县小寨村建立了兵监部第三办事处,即渑池兵站。渑池兵站到黄河边的南村渡口一段,成为八路军太行总部与延安之间人员来往的重要通道。在此后的两年时间里,经渑池兵站护送的干部人员达1000余人。

  在斗争形势较为严峻的时期或地段,武交队在完成护送来往人员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40年,日军在平汉铁路两侧对华北根据地实行严密的分割和封锁,致使晋察冀边区党委和冀中区党委的交通联系一度中断。为打破封锁,冀中区党委交通科成立了铁路武装交通站,专门负责武装护送来往干部。

  除此之外,各武交队担负的任务通常是综合性的。如冀南三分区武交队除负责保障传递文件报刊外,还负责护送过路干部、输送军用物资等。在其成立的两年多时间里,由其护送的冀南区党委与北方局及八路军部队的干部往来百余次,总计达3000多人。

  在华中,护送来往人员同样是各类交通组织的重要任务之一。尤其是在1941年1月皖南事变前后,长江沿岸的各交通站点在接应、护送新四军北撤人员的过程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在皖南事变爆发前,自1940年12月起,金(坛)丹(阳)武(进)和长(荡湖)滆(湖)地区的交通联络站工作人员将300余名军要人员及其家属安全护送至丹北。

  皖南事变爆发后,成批或零星的新四军突围人员经铜陵铁虎嘴、繁昌西南山区到达长江边的大小挂岭一带。在沿途收容站、交通站的配合和帮助下,突围人员从油坊嘴、教化渡、窖头等渡口到达江北无为。中共无为县委按照中原局的指示迅速沿江设立了负责接应的交通站和联络点,将突围人员从江边各渡口安全护送至江北地区。自1941年1月中旬至3月,接应从无为沿江的五洲、神塘河、五号、下复凝州、六洲、姚王庙、泥汊、刘家渡等地过江突围的人员总计达700余人。

  1941年1月新四军军部在苏北盐城重新成立后,中共无为县委又进一步安排和含地区的交通联络工作,开辟出三条交通线北上,使突围的武装人员安全到达盐城军部。  □张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