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本报“边疆邮路行”西藏山南专题报道。
浪卡子县、隆子县,普玛江塘乡、扎日乡……
10年是一段不短的时间刻度,再走边疆邮路,记者又一次踏上当年“边疆邮路行”曾经到访的地方,感慨万千——10年间,广袤的西藏边疆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邮政人义无反顾的坚守一直没有变过。而细细探寻一番,记者又有了新的发现,新一代西藏边疆邮政人为坚守注入了新的内核,他们的脸上有笑容、心中有阳光……
10年前,泥泞、坑洼的山路极大地阻碍了边疆地区百姓和外界的联系;10年后,天堑成了坦途。平坦的柏油马路四通八达,路好走了,路上的邮车也多了。乡邮员的摩托车换成了厢式货车。
10年前,生活设施的缺乏让记者到访的乡镇没有多少常住人口;10年后,孤寂成了繁华。就连普玛江塘都有了汽车客运站,也开了3家餐馆。人气儿旺了,业务多了,乡邮政所也新增加了营业员。
10年前,西藏边疆地区乡亲们的日子过得不算富裕,生活便利是大家的首要诉求;10年后,脱贫成了振兴。乡村振兴的大力实施让老百姓生活越过越幸福。乡亲们需要啥,拿起手机就网购。邮政投递员一定会又好又快地把纳入“邮快合作”的邮件、快件第一时间送达。
如果说10年前记者在普玛江塘和次仁曲巴告别时,那句“兄弟,保重”说得有些沉重,那么10年后,再次和曲巴从相逢到分离,记者心中是一种满满的期待:再过10年,这里的生活一定会是让人想象不到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