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飞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8月4日 星期

 全文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寻邮记⑧
瑞典老城探新
——我的北欧之行
□田丰

    北欧之行,瑞典是最后一站。在丹麦、挪威、芬兰之间穿梭时,我分别体验了飞机、汽车和火车,这次从芬兰到瑞典,我决定体验一次邮轮,凑齐“海陆空”的旅程才算完美! 

    从芬兰赫尔辛基到瑞典斯德哥尔摩,我们乘坐的是Mariella号邮轮,船票也是房卡。登上船刚进入房间,我发现屋里仅有一张沙发,顿时傻眼。摸索了一番,才发现沙发翻过来就是床铺,沙发的靠背拉下来就是上铺的床位。 

    在邮轮的咨询台,我发现竟然有卖Mariella 号邮轮明信片,而咨询台对面的墙上就挂着一个邮筒,邮筒旁边是一台自动取款机,下方放置了一个偌大的垃圾桶。我在咨询台买了明信片,请工作人员写了祝福语,并贴上邮票。“船上有特殊邮戳吗?”当我准备将明信片投到邮筒里时,随口问了一句。“邮戳倒是没有,不过可以加盖轮船的纪念章。”工作人员回答说。加盖完纪念章,明信片被投进邮筒。为了跟邮轮邮筒合张影,我跟搬运工一样,把邮筒下的垃圾桶费力地挪开,过路的游客见此举,都向我投来异样的眼神,对我的行为表示不解。哼,他们岂能懂我? 

    除了邮筒,船上还有一个“摆件”吸引了我,那就是时钟。这艘跨国邮轮上的所有时钟都有一根分针、两根时针,一根时针画着芬兰国旗,代表芬兰时间,另一根时针画着瑞典国旗,代表瑞典时间。芬兰时间12:30时,瑞典时间是11:30,时钟上的3根指针刚好成“Y”字形,很奇特。 

    在船上欣赏了芬兰的日落,又看到了瑞典的日出后,我心满意足地下了船。在斯德哥尔摩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饭,我们前往瑞典必去景点之一——诺贝尔博物馆。诺贝尔博物馆是个很气派的建筑,面积却不大,陈列厅内摆放着一块块黑色电子显示屏,每块黑色电子显示屏都是一位诺贝尔获奖者的介绍,按照年代归类。博物馆内有一面墙,墙面上的展柜里摆满了明信片,都是历年诺贝尔奖项获得者的人物肖像,我买了丁肇中、莫言和屠呦呦等3位华人诺贝尔奖获奖者的肖像明信片。 

    寻找邮局时,我在电子地图上输入了“邮政”关键词,一条写着瑞典邮政博物馆的推荐吸引了我。和诺贝尔博物馆一样,瑞典邮政博物馆也坐落于斯德哥尔摩的老城区,由于去拜访的游客较少,连地接都不晓得还有这么一处景点。 

    这是瑞典唯一的邮政博物馆,里面不大,但该有的都有了。邮票展区陈列着各个年代的瑞典邮票。儿童活动区内有各式各样的体验活动,孩子们可以感受邮票的制作奥秘、用老式打字机写一封信、DIY明信片等。让人惊喜的是,博物馆里还有一个小型餐厅、一间收藏邮政书籍的图书馆和一家小邮局,本地人经常来餐厅吃饭,顺便去借阅一本书,边了解邮政历史边喝咖啡,度过一个充实惬意的下午。在邮政博物馆商店,迷你邮筒、邮车模型之类的精美玩具让人爱不释手,我在这里买了邮票和明信片。邮政博物馆里的工作人员是个瑞典妹子,跟前几个国家一样,当她得知我不远万里来邮政博物馆参观,非常惊喜,连连赞叹,给我的明信片盖戳时都尤其小心谨慎,让我很是感动。不像有的博物馆给人一种与作品遥不可及的感觉,瑞典邮政博物馆就像一座生活馆,在读书、品咖啡中感受邮政、体验邮政。 

    瑞典之行的最后一个项目也特别小众——屋顶徒步。这个项目需提前预约,每天下午只有2组活动,每组10人。我所在的这组游客来自6个不同的国家,听完领队用全英文介绍完注意事项,戴好头盔和系好特制的安全带、绳索之后,我们便登上一座老建筑顶层,开始了“屋顶之旅”。沿着特定的屋顶徒步路线,我们“飞檐走壁”跨过了一座座斯德哥尔摩老城区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屋顶,俯瞰17世纪的天际线和古老狭长的鹅卵石街道,累了就坐在屋顶上欣赏老城的夕阳。 

    在诺贝尔博物馆,我见证了一代代获奖人接力;在瑞典邮政博物馆,我看见邮政文化的传承;在老城屋顶,我用不同的角度欣赏了百年前的瑞典城市风光。用“老城探新”为我的北欧之行画上句点,那是再合适不过了!(“寻邮记”系列到此结束)


    

与邮轮邮筒合影。


    

诺贝尔博物馆明信片展柜。


    

邮政博物馆工作人员认真地盖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 本期版面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PDF软件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主管主办 中国邮政报社版权所有
邮发代号 1-100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28
电子邮箱 news@chinapost.com.cn
京ICP备15035540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