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姚镇地处河南省林州市东部的边陲山区,村庄依山而卧。这是由无数山头和深谷组合的区域,沟壑纵横,绵延起伏,山村像星星一样稀疏地散落着。索兴林负责投递的区域是东姚镇3条投递段道中山头最多、路程最远、最偏僻闭塞的2段。在这条崎岖狭窄的羊肠小道上,索兴林已度过了投递员生涯的19个春秋。
风雨无阻
虽已过立秋,热浪犹在,秋风未至。趁着清晨的几分凉意,7点,索兴林就来到邮政支局,仔细挑了收件地址较近、交通颇为便利的报刊信件和包裹装上自己的投递汽车,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他每天走的这条段道投递里程约78公里,骑摩托车投递时整条邮路走下来至少需要7个小时,遇到疑难邮件会需要更长时间。2012年实行汽车投递后,车辆能够通行的路段索兴林便开车投递,需要经过通往偏远村庄的崎岖小路仍是骑车或步行投递。
在通往东姚镇白象井村的途中有一段路明显塌陷,那是前年的一场特大洪水过后的痕迹。当时,道路被冲断,18个自然村全部断网断电。索兴林冒着山洪泥石流暴发的危险,背着重达16公斤的邮包,每天徒步翻越11个山头,将党报党刊、邮件和村民急需的生活用品送到山的那一边。半个多月里,他的投递里程比以往增加20余公里,每天早上6点出发,往往到晚上8点多才能全部投送完毕。
“这孩子太实在,太负责任了!”
提起当年的事,朴实的白象井村村委会主任张天福将这句话连续重复了好几遍。马大井自然村在海拔最低的深谷中,仅有的一条羊肠小道被两侧茂盛的草丛淹没。由于地处深谷,该村也成为全镇为数不多的网络覆盖盲区,且小路崎岖陡峭,经常有蛇虫出没,目前村里仅剩两户人家。村里60多岁的赵大爷白天以放羊为生,在外上学的孙女经常会写信、寄包裹给爷爷。每到此时,索兴林便只能利用晚上时间穿越杂草丛生、蛇虫遍布的深谷小道,才能等到放羊回家的赵大爷。“每次收到孙女的信和包裹,赵大爷都特别高兴。看到他开心,我也开心,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索兴林黝黑的脸上泛起灿烂的笑容。
每次遇到疑难邮件,索兴林都会先通过农村合作医疗信息进行查询,查不到的时候会到镇派出所继续查,再对查询到的信息逐一筛查,直至将邮件成功送到收件人手中。19年来,索兴林的投递工作零差错、零投诉,死信复活率达100%。
邮路深情
索兴林对这条邮路上的每个山头、每户人家都饱含深情。
前年,通往齐家村的大路被洪水冲断,长达2公里的小路泥泞不堪。正是施肥季节,但是,没有化肥经销商愿意花费时间和成本到村中销售化肥,指望地里的庄稼吃饭的村民一时间束手无策。前来投送报刊的索兴林看着乡亲们愁眉不展也非常难过。第二天,他借了一辆农用电动三轮车,找了另外两位投递员帮忙,从镇上装了化肥往齐家村开去。小路狭窄泥泞,三轮车走一段就得停下来清理一下塞在轮胎上的淤泥。索兴林在两位伙伴的帮助下,走过了这段最险的路程。化肥运到村中时,上了年纪的村民激动地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村干部齐金海握着投递员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在洪河村,一个悬挂着“村邮站”店招的小卖店格外引人注目。索兴林的车子刚停下来,一位坐着轮椅的中年人便迎了出来,两人一阵寒暄后,索兴林将几个包裹放到店里的架子上并一一交代清楚: “这家我打过电话了,10分钟后就过来取”“这个收件人不在家,委托了邻居下午过来拿”……
路上,索兴林告诉笔者,那个店主前几年因病导致下肢瘫痪,家中还有一个读大学的女儿。去年建设村邮站点时,索兴林首先便想到了他。
“我们的‘村邮站’可以代收各类生活费、代收包裹等,多少可以帮他增加点收入。”索兴林说这是他当时唯一的念头。然而说起索兴林最引以为傲的事情,还是两年前的“救人事件”。那天,他投递途中见一个约莫五六岁的孩子在半人高的矮墙上卧着,起初他以为是孩子贪玩,走近一看发现有一根垂落的电线正落在小孩子背上,人已经昏迷。索兴林迅速意识到这是触电了,他马上抽出一沓报纸卷成筒状将电线撩开,把孩子救了下来。
“如果不是碰巧遇见,晚1秒,后果不堪设想。”这样的“大事”,索兴林却没有跟任何人讲。许多天后,知道了事情原委的孩子母亲才找到索兴林向他表示感谢。多年来,索兴林与邮路上的每户乡亲都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去年冬天,索兴林开车前往马鞍山村投递,行驶至一处近40度的陡坡时防滑链突然断裂,路两边是两米多深的深沟,车子停在中间上下不得。热心的村民看到后马上拿来铁锹、运来煤渣,铲雪的铲雪、铺路的铺路,很快就修成了一条“特殊的邮路”,让索兴林在凛冽的寒风中体会到了乡亲们如火的热情。
为民解忧
在天井沟村,50多岁的陈保全对索兴林赞不绝口,还拿出自家果园里的李子让笔者尝鲜。
“今年兴林可是帮了我的大忙了。”陈保全一见笔者就打开了话匣子,“你们来的时候也看到了,正在修路。往年我这园子里的李子是不愁往外卖的,就在大路边摆个摊,很快就销售一空。今年眼看着这李子就要烂在地里了,还是兴林有办法,硬是帮我卖出去400多公斤。”索兴林有些腼腆:“现在我们也在帮助村民销售土特产,践行精准扶贫职责,我这儿也只是尽了自己的一份力吧。”他说,由于日常工作需要,近几年他组建、加入了本地很多微信群。这次主要是把陈保全果园里李子的图片发到十几个微信群里,让品尝过李子的客户在群里写出评价,很快就收到几十个订单。
除了李子,东姚镇的另外两大特产是洪河村的小米和齐家村的香椿。然而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每到销售旺季,村民都是喜忧参半。每到此时,索兴林就帮忙把小米运出,他到镇上买布质的包装袋为需要的客户邮寄或送到家中,看到家境实在困难的村民,他就自掏包装费和邮寄费。
“山里的村民实在是太不容易了,辛辛苦苦种了一年,销售不出去太可惜,家里还指望着这个维持生计呢。”索兴林说自己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
踏遍青山,“邮”情未了。白云生处的羊肠小道上,一抹绿色的身影渐行渐远,直到与这满目苍翠融为一体,温情而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