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金融·论坛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2018年9月13日 星期

 全文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额贷款赋能银行扶贫资金“精准滴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推行的开发式扶贫取得了巨大成绩,并逐步具备了对贫困进行“准确研判”的能力。现阶段,贫困之于我国已经不是“面”的问题,而是被压缩于11个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以及一些深度贫困县、贫困村等“点”的问题。因此,采取富有针对性的“精准滴灌”式扶贫举措,已成为当前我国扶贫工作的核心要义。 

    那么,银行机构如何实现精准扶贫?加大小额贷款的发放力度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小额贷款在提升扶贫精准度方面优势明显。这种“户贷户用、自我发展”的模式能够将有限的资源精准地分配给有发展意愿和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现“滴灌”式扶贫。近年来,扶贫小额贷款以“资金到户率高、还贷率高、项目成功率高”的“三高”特点,显著提升了资金的扶贫效益和经济效益。据国务院扶贫办数据,截至2017年10月底,我国全国扶贫小额信贷历年累计投放量已达3931亿元,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近1000万户(次)。 

    作为国内最早开发纯信用、无抵押小额贷款产品的金融机构,邮储银行自2007年成立以来,长期扎根农村、贴近农户,重点在支农支小上下功夫,一直专注于小额贷款业务,是国内小额贷款服务的主要提供者。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由于扶贫小额贷款成本高、利润薄、风险大的问题,不少银行机构仍旧存在着“不愿贷”“不敢贷”的状况。业内人士对此分析认为,单纯依靠市场力量发展扶贫小额贷款,将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市场失灵,未来扶贫小额贷款的健康发展,需要依靠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面的力量协调推动。 

    首先,应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际上,银行机构发放扶贫小额贷款的一个重要瓶颈即在于难以控制农民信贷风险。因此,银行机构应根据相关评级指标,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量身定制评级授信体系,并依托政府部门和各类帮扶资源完成好评级授信和贷款的跟踪问效,最终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的共享和对接。以邮储银行为例,该行深入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与创建工作,重点在信用户、村、乡镇发放无抵押免担保的扶贫小额信用贷款。 

    其次,对接产业规划创新开发扶贫小额贷款产品。银行机构应准确对接贫困地区特色产业规划,根据不同县域、村镇产业特点、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趋势,结合不同经营主体的差异化金融需求,将特色产业与贫困户利益联结起来,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产业,开发符合实际的贷款产品。 

    最后,加强与政府等平台的合作。一个比较有效的途径是,通过银政合作,引入政府增信机制,缓解贫困人群抵押担保难。如邮储银行与国家农业信贷担保联盟和各省农担等平台机构合作,探索财政与金融协同支农模式,放大财政支农的政策效应,着力解决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担保难”问题。这些举措确保资金更有效地瞄准贫困户,从而实现扶贫资金的“精准滴灌”。□赵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 本期版面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PDF软件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主管主办 中国邮政报社版权所有
邮发代号 1-100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28
电子邮箱 news@chinapost.com.cn
京ICP备15035540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