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以“智能制造、智慧治理”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大会召开,围绕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大数据、城市精准治理、智慧城市国际合作等主题,持续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10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指出,要加强人工智能同社会治理的结合,开发适用于政府服务和决策的人工智能系统,加强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和公共需求精准预测,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人工智能在公共安全领域的深度应用,加强生态领域人工智能运用,运用人工智能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同日,中国联通和首钢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打造国内首个5G示范园区,并在建设5G产业园区、推动智慧园区规划设计和示范应用、品牌联合推广、国际业务合作等方面展开战略合作。10月30日,中国移动边缘计算开放实验室正式宣布成立,第一期重点布局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直播游戏、车联网四大领域。这4天的4则消息,“智慧”成了关键词。
一个世纪以前,电报和机械制表机被用于数百万人口的城市中。如今,互联网、大数据将拥有数千万人口的大型区域中错综复杂的关系结合在一起。智能的设备、一体化的智能系统都表明,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势不可挡。世界各地的城市管理者和相关企业都在关注智慧城市,并希望利用科技解决政府的难题以及满足人们对智慧生活的需求。
2016年3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正式发布,关于“智慧”的描述是:以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利化、社会治理精细化为重点,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建设一批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此外,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决策支持报告》看,目前,我国已经有超过500个城市在进行智慧城市试点,并出台了相应规划,计划投资规模超过万亿元。
针对“智慧”发展,中国邮政也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积极构建技术先进、开放共享的邮政信息网,促进信息网资源融合,实现数据资源、应用软件和基础设施的共用共享;积极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创新企业运营模式,提升客户体验和生产效能。虽然没有明确的“智慧”二字,但字里行间也流露出创新转型的势在必行。
订报刊、寄邮件,上“微邮局”;咨询业务找机器人大堂经理;邮件分拣现场,机器人在高效作业;投递报刊、邮件用上了无人机;PDA能“秒回”反馈邮件妥投信息……转眼间,机器换人,邮政的运营能力、服务效率都已不可同日而语。一个“温情依旧在、智慧处处有”的现代化邮政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知,在互联网时代引领着客户需求的拓展和提升。
当城市“智慧”布局,邮政落子几何?尚需科技引领和文化注入来绘制前行的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