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11月10日 星期

 全文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门开放 迎“进”机遇
□本报记者 张焯

    本周举世瞩目的便是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来自五大洲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600多家企业参展,展览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超过40万名境内外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盛会再次兑现了“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的承诺。 

    值得注意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演讲中表示,中国将在几方面加大推进力度,包括“进一步降低关税,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等。预计未来15年,中国进口商品和服务将分别超过30万亿美元和10万亿美元。这意味着,今后货物年均进口将达到2万亿美元左右,服务年均进口将达到6.6千亿美元左右。 

    首届“进博会”开门广迎天下客,更广进天下物。有物便有物流、便有资金流。中国邮政的多个强项有了用武之地。进口商品高净值、消费人群对服务有较高要求等特质,更能突显高品质物流和金融服务的优势。 

    首先,邮政有通达全球的物流网络,特别在一些路向上与沿线国家邮政保持着密切合作。中国关税的降低将促进个人的小批量购买,对相关业务是明显利好。特别是在跨境电商平台的推波助澜之下,高收入人群对进口商品的需求正在迅速增长。如果能抓住时机,加长长板,我们就有机会建立新的业务增长点。 

    其次,“最后一公里”少不了快递业务的助力。尽管大宗商品流通特别是跨国运输不是邮政的强项,但进口商品落地之后、送达消费者手中的分销环节,商家也需依赖快递物流。目前,国内快递市场群雄争霸、竞争激烈,原有的商家已被瓜分,大批进口商品的到来,很可能带来大批新的商家,乃至造成市场格局的重新划分,这为邮政相关业务提供了弯道超车的大好机会。 

    最后,邮政强大的资金流优势有望改变寄递业务地位。国际贸易周期长、资金占用量大,且相互间信用度偏低,需要大量跨国金融服务予以支撑。这不仅是邮政金融板块走出国门的一大机会,也使邮政板块间协同发展、以金融强项支持物流业务成为可能。从这一点上说,面对进口商时,邮政的金融业务和物流业务都有了天然的优势。 

    首届“进博会”再次拓宽了中国开放的大门,迎来更多朋友、更多商机。机遇属于有准备的人,属于有心人,更属于有目标有行动的人。借这股巨大的发展潮流,中国邮政的大船就能高扬风帆,朝着建成世界一流邮政企业的目标驭风前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 本期版面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PDF软件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主管主办 中国邮政报社版权所有
邮发代号 1-100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28
电子邮箱 news@chinapost.com.cn
京ICP备15035540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