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党建时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11月21日 星期

 全文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邮政锦绣园 一朵莲花开
□何红真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这句充满睿智的话让我印象深刻。 

    今年就是个特殊的年份。 

    对国家来说,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对我来说,今年是我参加工作的第35年。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回望过去,初上岗时的信心满怀,学习业务时的不懈奋斗,邮电分营时的不舍与期待,取得一点成绩时的深怀感恩……这些过往都历历在目,恍然如昨。 

    我家是邮电世家。1983年的最后一天,我从几十个竞聘者中脱颖而出,进入湖北省襄樊市(2010年更名为襄阳市)邮电局,成为“女子投递班”的一员。 

    在入职的前一天,父亲和母亲这两位严肃认真的老党员组织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母亲给我讲述了新中国第一代女投递员、劳动模范罗淑珍的故事,父亲则郑重地提出“好好干工作,不要怕吃苦,争取早入党”的要求。 

    我师傅姓杨,是个文艺青年,投递路上常常豪情万丈地朗读毛主席诗词。他还给我起了个笔名,叫何鸿祯,“鸿雁美好”的意思。“拜师学艺”3天后,我自豪地单飞了,并端端正正地写下满满3页纸的入党申请书。 

    我很幸运,赶上了邮电大发展的黄金期。参加工作的前15年,我从基层到机关,经历了报刊投递、发行、集邮、纪检监察岗位,而且在28岁那年光荣地入了党。 

    我见证了报刊发行从手工到计算机应用,报刊载体从纸质版到电子版的改变;深切地体会到从信函投稿经历漫长的等待煎熬,到实时发送电子邮箱快速得到回复的喜悦。 

    “你怎样度过一天,就将怎样度过一生。”没能进入全日制大学学习是我终身的遗憾,但我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最终拿到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专文凭和法律专业的本科文凭。单位领导十分重视新闻宣传工作,推荐我参加市里的“五讲四美三热爱”巡回演讲,也把我培养成《人民邮电报》《湖北邮电报》的通讯员。 

    1998年邮电分营,我从市邮电局纪检监察岗位来到市邮政局办公室工作。那一年,改革的喜悦与阵痛交织,促使我以邮电分营为素材创作了小说《分营前后》,刊登于《长江文艺》。 

    1998年~2008年,这10年,我亲历了邮政储蓄业务的大繁荣、大发展。在绿卡村建设、邮政储蓄业务统版上线等大事件中,我拿着相机四处奔波,以新闻、小说、散文、图片等多种形式讲述邮政人的故事,传播邮政企业普遍服务的大爱,传递“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服务宗旨,最终光荣地成为《中国邮政报》的通讯员。 

    我很幸运,从秘书岗位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办公室主任这个职位。 

    改革带来创新,压力成为动力。邮储银行成立之初,我在襄阳市分行工作,当过总审计师,在全国邮政系统首推集中式稽查;当过副行长,在全省邮政跨年度竞赛中拿下了储蓄余额净增的第一名。 

    2011年,我调入湖北省分行工作,在党群、监察、风险合规、办公室等部门摸爬滚打后,最终成为新闻中心主任。这是我从未奢望过的高度,究其原因,不外乎不断学习、帮助他人、成就自己。 

    我历经3次机构大改革、多次人事变动,也参加过数十次竞聘,有成功也有失败。无论结果如何,我始终牢记“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这8个字,坚信3句话“离开单位这个平台,你什么都不是”“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越努力,越幸运”。 

    35年不懈奋斗,35年携手并进,35年春华秋实。一路走来,我遇到了许多良师益友。我对所有的岗位都心存敬畏,对所有的良师益友都心怀感恩,对所有的同仁都心存善念。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我开设“莲花开了”微信公众号,和爱好文学的同仁一同耕耘邮政文学的净土。 

    我是一名邮政人,我骄傲!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 本期版面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PDF软件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主管主办 中国邮政报社版权所有
邮发代号 1-100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28
电子邮箱 news@chinapost.com.cn
京ICP备15035540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