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飞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12月15日 星期

 全文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改革伴我行
□李姚

    我常常自豪地与同事和朋友说,我是光荣的“邮三代”。 

    20世纪70年代末,我的外公从祖国北疆某军区转业来到了湖南省韶山市,他在这里任微波站站长一年后,被划拨到了韶山市邮电局任副局长、工会主席。从此,我们家三代人开启了与邮政的不解之缘。 

    到了20世纪80年代,带着对邮电事业的憧憬和热爱,母亲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邮电局,当上了一名长途台话务员。那时,这岗位可是个“香饽饽”,语音甜美、记忆力强、反应灵敏的员工才能胜任,这是当初邮电最光荣的岗位之一。在那个年代,全国范围内只有少数几个省会城市安装和开通了程控电话,多数地市使用的还是“摇把子”,当时的长途台话务员是最忙的一个岗位,邮电局的主要收入也来自长途电话。长途台的话务座席以人工为主,半自动座席仅有通往长沙的两条线路。工作很辛苦,但画面很美:一排排整齐的座席,一位位头戴耳机的姑娘,伴随着一声声甜美的嗓音,一双双灵巧的玉手,连接着来自天南海北的声音。“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长途电话接线员,曾经是个美丽而神秘的职业,足以让妈妈这一代的邮电人自豪一辈子。时至今日,妈妈还能够熟练地背出当年韶山各单位的电话号码,还能将百家姓倒背如流。 

    伴随着我国长途电话通信网的发展与变迁,人工长途电话已风光不再。20世纪90年代初,韶山话务员们完成了人工转接的历史使命,妈妈也从话务员转为了一名报务员、无线寻呼台的话务员,直至调入市局改做报刊发行、分拣分发的工作。邮政独立运营后,妈妈选择成为一名邮政人。后来,她通过了市局后台管理岗位考试,进入办公室,再到聘干、入党,随后又在集邮公司等单位工作。妈妈常开玩笑地对我们说,在邮政干了大半辈子,什么岗位都体验过了,可算得上是邮政的“全能选手”。 

    2009年,大学毕业的我在家人的鼓励和支持下,走上了邮政的大舞台。刚刚入职时,按照省分公司的安排,我们新进的大学生统统被分配到了县级的基层一线。为了避免我这个“新人”心浮气躁,外公和母亲对我来了次“促膝谈话”。外公强调,我虽然是年轻的大学生,意气风发,但一定要牢记低头做事、抬头做人,不可以心浮气躁,切记沉沉稳稳地做好每一份细小的工作;母亲则叮嘱,邮政工作是光荣且令人羡慕的,基层工作经验是最重要的,只有经历了邮政最基本的工作,才能看得懂邮政的经营和运转。 

    于是,我从最一线开始打基础,一步一个脚印走到现在。还记得一开始我在前台打包邮件,粗糙的捆绳把拇指磨裂了,豁了好大一个口子,无论我怎么擦药也无法愈合;我也记得在办公室彻夜改稿,字斟句酌的日子;业务旺季我与网点的小伙伴们一起披星戴月的日子……作为年轻一代的邮政人,我从前台学习业务, 

    到在后台学习管理,每个岗位我都努力去贡献不同的精彩。 

    三代人的传承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徐徐展开。 

    我们见证着邮政企业的发展壮大。曾经的二八加重自行车早已被放到了历史的陈列柜里,现在有摩托车、电动三轮车、各种货车甚至飞机,不一而足。我们再也不用在尘土飞扬的土路上艰难骑行了,邮件传递的最短时限也不断被刷新;“邮”字被丰富了更多的业务种类,金融理财、电商分销、快递揽投、文化传媒等,都极大地满足了不同客户的需求。 

    如今,我也已经是工作10年的“老邮政”了。每次回到家,我都会和外公聊聊工作,也与妈妈聊聊未来。在我们看来,邮政的发展不是某一代人的功劳,也不是某一个人的成就,而是在改革开放的利好下,在政策的不断引导和支持下,在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地传承和接力中,不断奋进和发展。聚沙成塔、滴水成川,一个人的力量或许微不足道,但正是由于我们的接力奔跑,才跑出了令人震撼的“中国速度”“邮政速度”。 

    深水攻坚风帆劲,勇立潮头万象新。在不知不觉中,我们这样普通的一家三代人成了时代发展的小小缩影,我们享受着改革开放的红利,也铸就着邮政企业发展的荣光。这巨大的改变和幸福感,更为如同我们一样的国人注入了满满的正能量。我期待着、准备着、努力着,用新时代的干劲儿,将自己奋斗的热血融入崭新的发展征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 本期版面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PDF软件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主管主办 中国邮政报社版权所有
邮发代号 1-100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28
电子邮箱 news@chinapost.com.cn
京ICP备15035540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