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飞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12月15日 星期

 全文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邮政服务话今昔
□于海三

    伴随着伟大祖国前进的步伐,邮政事业也呈现出日新月异的景象。身为一名邮政老员工,在41年的墨绿情缘中,我亲历了北京怀柔邮政的巨变。 

    解放初期,怀柔邮政只有20名职工,仅有一辆旧自行车。邮政服务全靠投递员的“铁脚板”,尽管投递员不分昼夜,不辞辛苦,但仍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后来,为了提升服务水平,原北京市邮电局拨给怀柔局两辆旧嘎斯吉普车,并给汤河口支局配备了一辆侧三轮摩托车。交通工具的更新对邮政服务的改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也给怀柔邮政带来了勃勃生机。 

    1978年,怀柔邮政已有职工101人,原北京市邮电局拨给怀柔局的两辆崭新的212越野吉普车和10余辆幸福250摩托车,使怀柔邮局鸟枪换炮。全局职工精神振奋,仅用2年时间,就实现了全县村村通邮、社社有邮政的目标。那时,投递员出班都自觉办理“三送三代”业务(代收代送邮包、汇款单、挂号信),随身携带糨糊、印台盒及修车工具,全力将报刊、信件送至田间地头……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 

    邮政服务的提升,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1991年6月,怀柔县(今怀柔区)北部山区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在公路中断、供电中断、电话中断的紧急时刻,怀柔邮政立即成立临时党支部,组织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参与抗洪救灾。全局干部职工发扬“铁脚板”精神,连续奋战,采用汽车、摩托车、自行车和人背肩扛的轮番接力,确保条条邮路畅通无阻,体现了“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和企业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 

    1998年,怀柔邮政已有180名职工、19辆汽车、29台计算机,条件改变了,不变的是怀柔邮政仍把切实改进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全局干部职工将“邮件如生命,时限抵万金”的信条悬挂在墙上、铭刻在心中、落实在行动上,每天重复着这项平凡而又伟大的工作,并创造着一个个辉煌业绩。 

    2001年7月23日,怀柔邮政收到一封美籍华人刘洁儒老先生的寻友信,恳请帮助寻找失散50多年的同窗好友李延杰。可信中提供的线索,仅是50年前李延杰曾在怀柔北的一条街上居住过。怀柔邮政党总支专门制定了寻找方案,经过多方查找,终于将早已迁至湖南长沙定居的李延杰住址查清,使中断通信长达半个世纪的两位老友得以重叙友情。 

    2009年,全局将自行车投递道段全部改为电动车投递道段,投递员的劳动强度极大降低。 

    如今,尽管有了电视、电脑、手机,但邮政服务仍无法替代,邮政职工依然保持着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仍发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 

    如今的怀柔邮政,已有员工250人,汽车34辆、电动四轮车5辆、电动三轮车37辆、电动两轮车12辆。今非昔比,怀柔邮政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的如歌岁月。如今,它正以崭新的姿态,谱写着新时代邮政事业的华美乐章。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 本期版面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PDF软件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主管主办 中国邮政报社版权所有
邮发代号 1-100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28
电子邮箱 news@chinapost.com.cn
京ICP备15035540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