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中邮保险自助营运服务平台
目前,邮政、银行代理网点的保险管理员在契约、核保、保全、理赔等业务资料收集方式上,是收集客户纸质材料,通过物流方式邮寄到县级分公司扫描上传至上级公司,即在广大代理网点,中邮保险服务“三农”、服务基层的方式仍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中邮保险“代管”的经营模式在面对众多的邮政、银行网点,现行手工收集材料,会因经办人员责任心、专业能力等方面的水平参差不齐,而造成不能完整收集、不能及时上送等问题。现阶段,各家保险公司在手机微信签单、PAD移动理赔、移动保全的应用已非常成熟,给客户带来极大方便。相比之下,中邮保险传统操作模式已有明显的压力。
在笔者看来,应开发面向广大客户的中邮保险自助营运服务平台,智能平台上应具备操作演示视频,指导客户如何办理业务,根据提示上传资料,并能在平台上随时随地跟进业务处理进度;能实现部分简单营运业务办理,如不涉及收付费的保全业务、简易理赔等;通过对省、市人员授权,实现客户影像信息第一时间上传,并对网点上传影像及时审核、反馈影像质量,合格的影像进入核心业务系统,压缩业务办理时限。
加强新技术推广使用规范管理
目前,邮储银行信息系统建设中大量推广云计算、大数据、分布式数据库等新技术,但是在建设上线之前并没有一个配置标准,过于依赖服务提供商,比如云厂商说怎么部署就怎么部署,软件开发商习惯怎么使用PostgreSQL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就怎么使用,对于数据库的高可用性配置、数据备份要么是没考虑,要么是各用各的,没有统一的标准,有种“为了上云而上云、为了使用新技术而使用新技术”的感觉。
在笔者看来,应加强新技术推广使用的规范标准,邮储银行引进新技术时,由邮储银行信息化委员会组织调研、评估、出标准,明确新技术适用的范围、配置标准、注意事项并组织测试,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盲目推进。这些措施完成后,信息技术人员对这项新技术有了了解后再投产使用。目前,上线系统都要求同步建设灾备或双活系统,如系统部署在云上,是双中心部署一朵云、还是两中心部署两朵云,要建立一个标准,什么样的系统建两朵云、什么样的系统建一朵云,双中心一朵云的建设方案和配置标准需要信息委牵头制定;在云系统的建设使用上,目前是上一个系统建一朵云,希望信息委加强对云平台推进的统一规划,在IT规划落地阶段就考虑系统的建设、共用情况,在设备配置采购阶段,按照云系统共用来实施;一个项目中使用新技术时,由各项目组按照标准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尤其是需要考虑系统高可用性配置、数据安全保障,在技术方案中要体现出来,由信息委组织评审后再申请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