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政府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最大限度减少企业和群众跑政府办事的次数,邮政企业的政务业务迎来了发展机会。笔者结合日常工作的实际,对邮政发展政务业务谈谈自己的看法。
政务业务的特点
邮政企业是国家管理并直接经营邮政通信业务的公用企业,具有“通政、通民、通商”的公用性特点。通政是邮政的首要功能,是邮政保证党和国家政令畅通的服务职责。通民是邮政的基本功能,根据《万国邮政公约》,各国政府提供的邮政普遍服务是面向全体公民的寄递服务,只能由政府承办。通商是邮政的重要经济功能,国家允许邮政部门利用邮政网络公共资源提供商业性服务,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植于邮政企业的政务业务具有以下特点:
标志性:政务业务的专营法律属性是邮政企业的标志性特点,是同其他快递企业区别的主要标志之一,做好政务业务也是邮政央企职责所在。
效益性:政务业务属于快递业务,平均利润率较高,远远高于其他寄递类业务,是寄递业务的重要利润来源。
基础性:政务业务是邮政基础性业务,政务业务发展可以促进商务类业务发展,并带动整体业务发展。工商类、国税类业务成为邮政沟通工商企业的桥梁。政府机关公文寄递业务让政府认可邮政,为邮政争取政策支持提供了便利。证照类业务让邮政密切了与老百姓的关系。标志性、效益性、基础性决定了政务业务在外部市场和内部寄递业务中的地位,因此,必须下大力气高质量发展。
政务业务机遇与挑战分析
政务业务最大的机遇就是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让群众和企业“最多跑一次”,快递送达成为配套服务。同时,政务业务需要技术引领。“放管服”的目标是让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政务办事同网购最大的区别是:网购绝大部分是网上交易后仅有“单程”物流配套服务;政务服务则不然,除了“单程”物流配套服务外,还需要进行实物原件的传递,“双程”服务空间更大。提供政务服务,同城是主战场,同城网的服务能力应该是我们重点关注的。所以,投递端政务标准邮件要同经济类邮件分层运作。
我们可以利用邮政遍布城乡的实体网点,主动对接政府网上办事平台,搭建充分融入政府办事流程的线上线下便民服务平台,在政府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的过程中发挥国企应有的作用。
结合邮政“通政、通民、通商”的特点,政务业务主要应围绕“政府”“群众(人)”“企业(公用企业)”三方面做文章。通政:配合政府做好“互联网+政务”服务,主要有机关公文寄递,审批事项及各类证件、材料寄递。通民:服务人民群众衣食住行,主要有身份证、社保卡(医保卡)、护照(港澳台证)、驾照、户籍资料、不动产证、档案(录取通知书)、交通卡等的寄递。通商:以政务服务促商务服务,可以围绕供电、供水等公用服务企业拓展业务。
拓展政务业务生态圈
以上主要是谈寄递业务。但未来发展政务业务绝不仅仅是寄递类业务,增值业务也是我们拓展的重点。
适应“放管服”改革的大趋势,打造邮政上门办理政务事项的能力,实现群众和企业办事“零跑腿”。比如说,交管业务我们围绕车辆和驾驶员做了车牌、驾照等相关寄递业务,同车管所、4s店、驾校、二手车市场、保险公司、车辆检测站等都建立了合作关系,依托这些关系,结合邮政网点、人员、金融、保险等资源优势,我们还可以从汽车购买、保险、车辆使用(违法处理、ETC、洗车)、二手车交易、维护保养等方面介入,开发新的业务。安徽省邮政分公司在开展法院专递业务的同时将服务延伸到法院内部卷宗扫描、档案整理等辅助事项中,进一步提高了服务水平,增强了客户黏性,扩大了业务范围。
要破解政务单频业务瓶颈。政务业务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单频业务多,不利于扩大业务规模。一个人N年才办一次身份证,这属于单频业务,但他可能还要办理驾照、护照、户籍资料等,所以从这一角度看,政务业务就不那么“单频”了。如果我们加强对政务业务数据的分析和运用,或许能够破解“单频”的难题。
现在,不少政府部门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来解决服务民生的快递费用问题,这对我们前期的业务拓展会起到促进作用,但也会带来一些问题。一是购买服务的价格偏低;二是在财政资金预算制下,资金规模有限,制约业务增长;三是在一定程度上对我们拓展新业务不利。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加强同政府的沟通协调,统筹好我们的资费体系、产品体系,解决好政府付费和群众付费产生的矛盾,真正方便百姓和政府。□李继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