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一走进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平川镇得底么村,和一年前相比,好几户村民家已经刷白了墙,附近有些老房舍旁还加盖了牲畜棚和围栏,和去年相比改变了许多。
还没踏入合作社的大门,就听到里面传来的阵阵笑声,十多名村民正在分割、包装、冷藏、打包,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我们这些羊肉已经卖完了,这次一共卖了100多只羊,我们正赶着备货呢……”正在忙碌的村民说。“快到年底了,正是卖羊的好时机,以前,我们村民都为卖羊发愁。”得底么村党支部书记高衍喜说,“现在,我们依托合作社统一生产,有了邮政帮忙,不但好卖,而且价格还不错,村民的生活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们村也变得不一样了。”
一说到变化,村民子有权最有发言权:“今年,我家的核桃丰收了,订购的客户也比去年多,今年多卖了2200元,有了这笔钱,我可以加盖厨房了,以前的厨房太小了。”
作为首批驻村工作队队员、现任驻村工作队队长许瑞见证了村庄的变化:“今年是我驻村的第3个年头,作为第一书记,第一件事就是把党建好好抓起来,把党旗高高举起来,让党徽闪闪亮起来,想方设法建设群众生产离不开、生活离不开、感情离不开的基层党组织,全力推广‘党支部+互联网+贫困户’邮政电商扶贫模式运行,党支部负责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号召党员带头,与驻村工作队研究分析市场需求,以此作为群众生产发展致富的风向标。”今年,通过“党支部+互联网+贫困户”的邮政电商扶贫模式,得底么村实现交易额133.65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增收近1500元。
通向村民徐志祥家的道路原本坑坑洼洼,如今已经硬化,他家原来破旧的房屋也得以修缮。“以前种的冬桃卖不上好价钱,现在不用愁了,果子都送到合作社去,邮政帮我销售,今年已经卖了1.4万元了,比去年还多6000元。”徐志祥说,“我以前都是到处打零工,挣不到钱,在邮政的帮助下,我种的冬桃、核桃特别好卖,收入也高了,今年还被县里评为‘光荣脱贫户’,我打算把我剩下的几亩地也用来发展种植产业,这样收入就能更稳定点儿。”
近两年来,云南省邮政分公司把精准扶贫工作由“输血”向“造血”转变;由扶贫任务向扶贫项目转变,把服务社会、关注民生放到首位。云南邮政做到让贫困户真正卖出去东西,实现“助销”;让好产品真正卖出好价格,实现“增收”;让老百姓真正掌握新能力,实现“扶智”。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2017年,得底么村实现“贫困村脱贫退出”目标,并于今年7月通过“国检”。未来两年,得底么村将进入完全脱贫致富减少返贫率的巩固提升期。(前次报道见本报2018年5月30日2版《云岭大地上的一抹亮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