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金融·理财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1月10日 星期

 全文检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年之计在于春
——投资市场的回顾与新年展望

    2018年,那些曾经站在风口上被吹大的泡沫逐一破裂:小黄车押金艰难清退,P2P大批倒闭,股权质押频频触雷,私募和公募基金接连清盘,比特币价格下跌超过80%,影响家庭金融资产的深证A股下跌超过30%,各类理财产品收益率下行明显,房地产投资收益趋近于零。

    上述现象在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CHFS)2018年12月17日发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家庭资产指数报告》中得到了印证:截至去年第三季度,我国居民家庭总资产延续下降趋势,家庭金融资产不断缩水,股市波动成为家庭金融资产缩水的原因之一;城镇地区住房交易降温,家庭新购房中首套房比重下跌。

    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2018年已经过去,无论你的资产是增加还是下降,投资是盈还是亏,都不妨停下来看看大势、问问自己:什么才是好的投资?靠谱的资产到底有哪些?只有想明白了,未来的投资才有把握,才能避开投资的陷阱,远离价格虚高的资产。

    宏观研判:改革推动 政策积极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展望》显示,2019年可能出现六方面积极因素: 

    一是外部压力可能减小。中美贸易摩擦可能得到缓解,发达经济体政策溢出效应也将在美联储加息进入尾声后减弱;二是政策偏松调节有助于经济增长。2019年经济工作将从优化提升供给端、扩大增强需求端、扎实推进区域协调、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等方面展开,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三是产业出清带来高质量发展动力。过去几年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逐渐取得成效,部分行业已经出现恢复性增长;四是技术创新带来新兴产业崛起。我国科技研发能力逐渐增强,越来越多领域逐渐接近或进入全球前列;五是区域协调发展带来产业联动效应。经济带状发展、城市群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将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空间,促进投资和消费等内需发展;六是推动改革不断深化带来新机遇。对外开放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将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能。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认为,2019年中国经济不会出现“滞胀”风险。2019年信贷增速将稳中有升,M2逐渐企稳反弹,预计年末信贷增速同比将升至13.5%至14.0%。 

    中国银行宏观研究团队认为,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面临进一步放缓风险,贸易冲突仍是不确定性来源。美国经济增长面临变局,财政空间受限,加息进程鸽派,资金大概率流出美国,美元震荡趋弱。欧洲增长趋缓,但货币政策仍趋收紧。日本通胀目标尚未达成,将继续维持宽松。新兴市场表现或好于2018年。 

    该团队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仍面临下行压力。需求端出口增速放缓,经常项目难有改善;消费依赖于收入分配制度变革的提振,个税改革预计提升消费支出增速1个百分点以上;投资仍是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制造业投资增速仍可维持,设备更新延续,基建投资触底回升,房地产投资逐步回落。2019年流动性总体维持充裕,预计降准3~4次,利率存有下调空间。人民币贬值压力有所缓和,全年先贬后升。2019年大类资产配置受经济和政策的二元博弈主导,波动将是贯穿全年的主题。大类资产排序:股票>债券>货币>大宗。 

    万家基金认为,2019年经济继续放缓,GDP增速预计在6.2%~6.3%。2019年去杠杆进度将放缓,政策转向稳杠杆趋势渐显,同时贸易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或将开始显现。中性情景下,如果政策适当稳增长,贸易战不恶化,2019年GDP增速将达6.3%;乐观情况下,如果政府稳增长力度较大或中美关税取消,GDP增速可能达6.5%。2019年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央行将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流动性将延续宽松。值得关注的是,中央将资本市场“改革”和“稳定”提升到新的高度,预计2019年资本市场有较多信息值得关注。

    保险产品:“开门红”显示保障升级

    岁末年初,保险公司“开门红”新产品大比拼悄然到来。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大型上市保险公司不再突出推广某种特定产品,而是将新产品的竞争点聚焦在产品升级或调整产品结构保障方面,以此与对手拉开距离,彰显产品的独特性与更好的保障功能,为消费者提供更有深度的风险保障和风险管理,这也是保险业结构调整进入新阶段的一种体现。国寿股份、平安人寿、新华保险、太保寿险、太平人寿这5家保险公司的“开门红”产品均突出从理财型向长期保障型转型。 

    国寿股份推出的国寿鑫享金生年金保险A款、国寿鑫享金生年金保险B款等产品,升级了保障功能。平安人寿推出了财富金尊、金玺人生和金瑞人生等高端产品。太保寿险推出鑫满意等产品。新华保险推出了行业首款特定心脑血管疾病专项保险和3套特色鲜明的保险产品计划,为客户提供全程、全面、全家的风险管理服务。中国太平推出卓越智臻终身年金保险等产品。 

    在保险公司的产品结构调整中,保障型产品、健康险产品大幅增加,理财险型产品相对减少。从整体看,上市保险公司2019年“开门红”以年金型产品销售为主,理财与保障均有销售,保障类产品在“开门红”销售中的比重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开门红”产品保障属性的提升,保险公司加大了健康险的推动力度,有可能推动该险种成为2019年“开门红”保费增长的新动能。 

    2018年,健康险的快速增长反映出市场对健康险需求旺盛,全年累计同比增速从1月份的-16.79%升至11月份的23.22%。特别是自去年6月份以来逐月同比增速均高于15%,下半年各月平均同比增速为41.06%,10月份的同比增速为45.54%。 

    从上市险企披露的2018年有关数据看,健康险也呈现快速增长。2018年上半年,中国太平健康险业务收入148.11亿元,同比增长114.50%;中国平安长期健康险收入446.91亿元,同比增长40.04%,是除年金险以外增长最快的险种;中国人寿健康险业务收入480.9亿元,同比增长28.84%;新华保险健康险业务收入222.29亿元,同比增长33.9%。 

    从监管导向来看,134号文规定了保险公司设计产品的原则,强调保险要以回归保障功能为根本,重点发展长期保障型险种。各大保险公司因此都推出了一系列保障型产品,加大保障型产品的销售力度。按照首年保费的统计口径,2018年上半年长期保障型保单的新业务价值率高达93.6%。健康险保费销售的回暖为新业务价值率的提升奠定了基础,在行业回归本源的大背景下,保障型产品正处于景气周期。


    

    基金业: 冰火两重天 不敌银行理财

    在2018年股市行情低迷的背景下,公募基金权益类投资遭遇巨大挑战,权益类产品全线亏损,新基金募集艰难,清盘基金数量空前。 

    在债券牛市的背景下,唯有固定收益类基金产品表现出色;在分散投资理念的指导下,投资者转向指数类产品以求规避个股风险,权益类ETF的规模暴增。 

    在经历了产品数量连年增长后,2018年公募基金迎来清盘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28日,年内公募基金清盘数量已达394只,是2017年3.75倍。从基金管理人来看,两家公司全年清盘基金数量超过20只,8家基金公司清盘只数在10只以上。 

    由于股市低迷,新基金募集进入冰点,延长募集的产品比比皆是,更有22只基金募集失败。与之相随的是,公募基金高管变动频繁,截至2018年12月15日达到180起。公募基金在资本市场的影响力一路下降,全部持股规模仅占流通市值的4.19%。 

    从产品数量和总份额来看,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公募基金管理机构管理的基金超过5000只,份额约为13万亿元。相比于2016年底的9.6万亿元,较2017年同期增长22.5%,较年初增长17.8%,较为可观。但值得注意的是,增量主要来源于货币型基金,其份额占比高达68.6%。涉及权益类的包括股票型和混合型产品近年来增长显著放缓,混合型产品规模甚至出现萎缩。 

    一面是市场的震荡下跌,另一面是ETF基金的规模剧增。截至2018年12月下旬,全市场ETF净值规模接近6000亿元,较2017年底的3645亿元增长超过六成。从基金份额的角度来看,ETF总份额由年初的2330.82亿份增至近期的4628.39亿份,接近翻倍。 

    华夏基金成为境内首家权益类ETF管理规模超千亿元的基金公司,其中华夏上证50ETF的规模超过500亿元。 

    在股市遭遇重创的同时,债市迎来了一波可观的行情,这让债基成为2018年为数不多表现出色的资产类别。据统计,2018年有约20只公募债券基金产品收益率超过了10%,其中鹏华丰融等产品赚了15%以上,而7~10年期国开债指数基金的涨幅都有11%以上。 

    指数型债基由此迎来了大发展,发行量大幅增加,从2017年底的227亿元左右规模猛增到近785亿元规模。不过债基的表现也是“冰火两重天”:2018年收益率居前的公募产品均为债基,但部分债基也出现了超过20%的亏损。 

    需要注意的是,作为2018年公募基金亮点的固定收益投资面临着来自银行理财的挑战。2018年12月2日,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该管理办法规定,公募理财可直投股票,销售起点不设限,个人首购不强制面签。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管理办法相较理财新规更加灵活,给予了子公司开展理财业务更多空间,预计将对公募基金的固定收益业务产生较大冲击。

    银行理财:去刚兑+净值化 投资收益领跑

    2018年4月以来,随着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相继落地,银行理财产品加速向净值化转型,保本理财逐渐退场,结构性存款推出,净值型产品明显增加。 

    受监管规定,银行保本理财产品在过渡期内会缩减规模,存量会越来越少,收益率也会越来越低。除了保本理财,别的产品都不能保证最高收益率。这一点对那些过去只买固定收益产品类的保守投资者来说,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如果未来保本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持续低于投资者的预期,这部分投资者估计逐渐转向收益率相对高一点的非保本理财产品,保本理财产品也将退出市场。 

    西南证券金融组首席分析师刘嘉玮表示,2019年银行理财业务的转型大方向依旧是破刚兑、净值化,但节奏的快慢要看政策和内外部环境。2019年存量的保本理财产品还不会完全出清,会在继续处理存量的同时推出新的净值化产品。资管新规给出的过渡期大限是2020年底,也就是说还有近两年过渡期,银行需要持续调整产品结构。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赵亚蕊认为,2019年银行主推的理财产品应该还是延续以低风险为主的理财产品,这是银行理财的优势。从银行理财的收益情况看,全年稳定在4%左右,是投资市场唯一收益飘红的领跑品种,值得投资者多加关注。 

    目前,包括邮储银行在内的各大行都已经收到了银保监会下发的理财子公司“准生证”,2019年将会有一批理财子公司成立,推动银行理财业务加快净值化转型,银行理财产品将会有更加丰富的类型。预计银行理财业务未来会通过与券商、基金专户、私募基金等金融机构合作,进行权益市场投资,“委外模式”将成为银行理财子公司的选择,进而推动银行理财市场的分化。 

    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有利于缩短业务链条,减少“通道成本”,独立性更强,也利于监管。通过设立理财子公司,商业银行可以直接将表外银行理财接入理财子公司发行的资管产品,无需再为寻找优质资产对接银行理财而诉诸通道、委外等具有监管套利性质的同业业务,有助于表内外的风险隔离,减轻银行对同业业务的依赖,还能避免因无法托管自身理财产品而导致的托管业务流失,扩大了投资范围并增加了运作模式,对银行中长期来看属于利好。尤其是那些前期已实现理财事业部改制的银行,在理财子公司成立后将抢占理财市场的先机。

    股市展望:风险出清 渐入佳境

    2018年市场下跌的主要原因为:一是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去杠杆导致资金面持续紧张,二是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争端带来对未来经济的悲观预期,三是一些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质押盘爆仓带来的流动性风险。 

    从目前情况来看,以上三种因素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中期来看仍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尤其是中美贸易争端。但随着美国经济见顶、美股步入震荡期,美国采取相对激进的对外贸易政策行为或有所收敛。与此同时,国内政策底已经基本明确,设立纾困基金、降准、减税等经济托底政策接踵而至,政策基调也从去年中的去杠杆转向现在的稳杠杆,大力支持民营企业融资。虽然未来一段时间经济数据可能还会惯性回落,但市场对此已有较充分的预期,经济下滑已经反映在目前的股市当中,一旦经济数据出现边际改善,将对市场情绪起到一定的提振作用。未来的探底过程也将提供中长线逐步布局的机会。 

    万家基金认为,2018年经济内外部环境恶化,市场预期一度较为悲观。短期来看,去年初至今跌幅较大,风险快速释放;当前市场处于熊市尾声,向下空间已经不大,但大的行情来临尚待以时间来换空间。2019年,市场有较大概率走出当前的底部运行区间,中间也可能会有磨底和探底的过程,整体对今年的行情比较乐观。从估值来看,A股绝对估值处于历史极值附近。当前A股估值接近2012~2013年底部区域水平,平均市盈率在22倍左右,市净率为1.9倍,已经低于2013年底部区间水平;而破净率超过2012~2013年底部区域水平,当前A股破净率达12%,远超2013年水平。各板块破净率和破净数量均为历次最高。从政策面来看,股市政策底已经出现。政府部门集体发声提振了股市信心,引导市场预期,对症下药,呵护市场意图显现。2018年以来A股回购金额创历史新高,上市公司回购力度加大,2019年有望迎来“回购潮”。减税降费等改革措施也有望加速推进,目前已经明确的财税改革方向包括个税改革,值得期待的改革方向还有增值税改革、降低社保缴费比例,上述措施的逐步落地,可望帮助企业尤其是民企降低成本、改善赢利。 

    新华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刘彬认为,2019年经济将从“稳杠杆”逐渐转向“稳增长”,市场流动性会边际改善,利于市场的风险偏好和估值的修复。2019年,市场行情是结构性行情,结构上偏向逆成长周期行业以及成长行业,有望获得超额收益。目前市场估值已到底部区域,随着整个业绩下行,市场估值将会更低。不过需警惕2019年外来的风险,尤其是警惕美国期限利差收窄带来的外部冲击。具体到投资板块上,看好5G、非银金融、地产、建筑、新能源汽车、电新、通信、计算机、军工等。 

    博时基金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魏凤春表示,海内外股市共振有望减弱,但A股尚未释放基本面改善信号,建议关注回购、5G及高铁等方面的投资机会。A股市场主要焦点集中于企业赢利状况,目前走弱的状况仍未有改善。从市场估值、情绪看或有超调的可能,但在基本面改善信息出现前,对A股仍保持谨慎乐观。 

    长江证券研究所赵伟认为,当前的投资逻辑基本框架已经变了,政策层面主导的大方向已经从“防风险去杠杆”调整为“六稳”,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稳增长”意愿增强。近两个月来,政策的密集出台以及高层的喊话,证明了对资本市场稳定的重视,并出台措施夯实政策底,说明市场信心最弱的时间已经过去。 

    广发证券海外策略首席分析师廖凌提出,中国股市估值较低,属于长线资金配置的“舒适区”,相比全球大部分股市更具有吸引力。当前阶段恒生指数股息率已高于10年期国债收益率,港股长线估值吸引力凸显。短期内虽不排除外部风险“砸坑”,但在国内“政策底”背景下,估值收缩空间有限。预计二季度后市场“渐入佳境”。在行业配置方面,建议布局消费与服务板块、科技龙头、低估值建筑等。 

    天风证券研究员宋雪涛认为,A股积极因素较多,全年走势可能是“N”字型:一二季度为宏观数据和财报的真空期,积极政策密集出台和地产调控放松预期使投资者对下半年经济有企稳预期;二三季度,信用风险释放可能令市场进入避险模式,A股二次触底;三季度中后期至2019年末,经济企稳或得到确认,投资时钟进入衰退末尾和复苏开端,A股估值修复,可优先配置早周期的银行、地产和受益于流动性宽松、风险偏好提升的成长股。


    

投资的道路纷繁不定,好的选择才能享受投资的快乐与果实。 □张艳霞/绘

    本版文图:徐汉 海新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 本期版面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PDF软件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主管主办 中国邮政报社版权所有
邮发代号 1-100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28
电子邮箱 news@chinapost.com.cn
京ICP备15035540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