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上旬,笔者有幸参加了江西省邮政分公司华为战略经营管理实战培训班。短短数日,笔者真切地感受到华为就是一本让人想读且需要潜心研读的“书”。华为创造了中国民营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奇迹,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华为是不可复制的,但华为之所以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三句话说了30年”
有人说,任正非是位“捣糨糊”的大师。近30年来,他发表讲话成百上千次,内容繁多,但不变的是他始终强调这三句话: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如今的华为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提供商、全球前三位的智能手机提供商。2017年,华为营收达6036亿元,净利润达475亿元,位列世界500强第72名,这正是华为坚守的企业文化将其带向了繁荣。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从它的内涵中可以找到企业的“立命之本”。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犹如没有导航系统的航船,在行驶了一段时间后,就会陷入困顿和迷惘。华为的成功无疑与企业文化的坚定有绝对关联,坚定就是一种精神力量,要做到坚定,需要有极大的勇气,并拥有力量和智慧。
“谁贡献多谁就多拿钱”
有人问过任正非华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任正非答:“分钱分得好。”在华为有一种恒久不变的法则,即“谁贡献多谁就多拿钱”。
华为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奋斗者为本”。华为所有的人力资源政策都是围绕“奋斗者”来制定的。无论是工资、奖金、TUP还是公司虚拟股权,都围绕“贡献”这两个字。在华为,只有贡献才会有回报。在业界,华为的高薪已经成为一个行业的标杆,为了激励员工,华为坚持不上市,并把98.93%的股权分派给员工。同时,华为还将净利近乎100%地分配给股东。
一个组织的激励评价体系很容易论资排辈或被裙带关系所左右,要做到“以奋斗者为本”,需要克服人性的弱点,需要企业领导者的格局、智慧、坚韧和勇气。任正非有句名言:“什么是人才?我看最典型的华为人都不是人才,钱给多了不是人才也变成了人才!”有人说,华为企业文化建设的背后就是四个字——利益驱动,笔者认为这就是理解人的本性、呼唤人的精神。“奋斗者”应该以指标说话、以结果复命。
“只做一件事”
华为从创立至今实际上只做了一件事,即持之以恒地专注于通信核心网络技术的研究。华为内部甚至有个专用名词“主航道”。任正非说:“华为不会做多元化业务,只会永远聚焦在主航道上。未来二三十年,我已不活在世界上了,但我相信后来的公司领导层仍会坚持聚焦。”一根筋的任正非,带出了一往无前的华为。
2017年,华为投入研发费用897亿元人民币,占全年收入的14.9%。近十年来,华为累计投入研发费用3940亿元。未来十年,华为将持续加大技术创新上的投入,每年会超过100亿美元。到2017年底,华为在国内申请的专利数量达到64091件,国外达到48758件,获得授权的专利达74307件。华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服务着170个国家、全球1∕3的人口。
华为的指导思想是聚焦“主航道”,有所为有所不为,只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只进入附加值最高的领域。不只是华为,每个企业都应该明确什么是自己的“主航道”,都应该明确自己的战略、目标以及实现的路径。“对盲目的船来说,所有方向的风都是逆风”。许多企业最常犯的错误之一,就是没有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在“主航道”上,导致企业在前行中不停地折腾、在折腾中艰难地前行。
“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
在华为,人人都有危机意识。华为如日中天时却时时思考应对危机的策略。任正非说:“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自豪感、荣誉感,有的只是危机感!”也正是这种深远的忧患意识,像一只无形的手,指挥着华为从成功走向成功。
目前,在5G系统设备商中,华为已名列世界第一,华为的麒麟芯片也具有支持5G的强大能力。最近,任正非表示,华为的创新已进入了“无人区”,他认为自己内心最大的恐惧或许是远离人群和无法准确定义敌人。华为人始终清醒地认识到危机的存在,也在采取措施积极防范,这种危机感总是让任正非把目光投向更远的地方,也总是能够令他领先别人一步。正如任正非所说,唯有惶者才能生存,只有具备忧患意识的企业才能在市场上长久生存。
邮政改革发展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和风险,要保持警觉,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化危为机。既要防“黑天鹅”,又要防“灰犀牛”。当前,邮政寄递翼改革推开了快递业务发展的大门,然而,机遇总与挑战并存,华为是一家值得我们学习的企业。我们要坚持基于客户的需求、竞争的视野、行业最佳实践以及自我完善来立标,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有长远的战略思维、忧患意识,才能更好地推动邮政寄递改革。
“绩效是分水岭”
与其他企业有所不同的是,华为在干部选择时,只强调选拔,不主张培养和任命。评价一个人,提拔一个人,只有那些在实际工作中已经取得突出成绩,且绩效考核排名前20%的员工才能进入干部选拔流程。在华为,员工改变命运的方法只有两个:一是奋斗,二是贡献。选拔的机会要靠自己创造,必须努力奋斗,并形成结果。
华为没有对干部的全方位测评,对此,任正非解释道:“别指望公司会有完人,什么是完人?刚出来的小孩儿就是完人,无所作为的人就是完人。华为不需要完人,华为只需要作出贡献的人。”华为崇尚“灰度哲学”,就是要容忍一部分奋斗者有缺陷,容忍“歪瓜裂枣”。华为选拔干部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攻山头”。同时,华为对事讲流程,把干部手上的资源交给制度、交给流程,并将品德与作风作为干部选拔的底线。
干部问题是关乎企业兴衰成败的大问题。虽然每位成功的领导者都有自己独特的用人之道,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任何企业都离不开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国有企业需要保值增值,选拔干部的标准应该用业绩衡量、用结果说话。同时,选人用人必须强调责任心,从某种角度来说,责任心胜于个人能力。(作者系江西省邮政寄递事业部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