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金融·管理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1月24日 星期

 全文检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甘肃省分行:扶贫从根扶 输血变造血
□甘肃记者 洪国霞 通讯员 李升

    糌粑是藏族群众的传统主食之一。如今,在邮储银行甘肃省分行的帮助下,对于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阿拉乡吉扎村村民而言,“糌粑”摇身一变,成了村民致富的法宝。 

    1月12日,甘肃省分行在碌曲县阿拉乡吉扎村举行“双节”慰问品发放仪式,慰问组将百余袋由吉扎村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生产的青稞炒面分发给村民,为大家送上新春的祝福。这个合作社就是该分行大力支持集体经济发展,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具体体现。 

    “一户一策”真帮扶 “绣花功夫”抓扶贫 

    2017年8月,碌曲县吉扎村、玛日村调整为甘肃省分行精准扶贫帮扶对象,该分行随即成立了由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银青志任组长的脱贫攻坚帮扶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扶贫工作机构。为便于开展帮扶工作,该分行调配帮扶干部专职从事帮扶工作,派出熟悉甘南情况的机关干部驻村,同时制定了“一户一策”帮扶计划,围绕省委脱贫攻坚工作指导意见及碌曲县2018年脱贫摘帽计划开展帮扶。该分行多次召开脱贫攻坚帮扶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安排帮扶项目,筹措帮扶资金,指导帮扶工作。各市州分行也相继成立或挂靠帮扶工作机构,指定专人,按照帮扶工作要求开展帮扶。 

    随后,甘肃省分行的第一批两组扶贫干部,在银青志的带领下,走村入户,深一脚浅一脚地深入藏区农户家中,了解贫困户家庭情况,询问需求和愿望,真正做到“一户一策”精准调查,带着真情实意帮助村民脱贫。银青志在连夜召开的扶贫调研总结会上动情地说:“开展企业干部结对帮扶活动,就是要真心实意为贫困户找寻脱贫途径,真正让贫困村脱贫摘帽,‘真扶贫、扶真贫’,用‘绣花功夫’去抓扶贫。我们要带着感情入户调查,勇于承诺实现目标,提供技术精准服务,搭建平台助农脱贫!” 

    产业发展为保障 藏区百姓有盼头 

    “我们发现,村民几乎都以种植青稞、小规模养殖为主,村子里缺乏可长远依赖的支柱产业!”发现这一问题后,驻村干部开始琢磨如何在村里搞产业、谋发展。 

    选择一个好的项目是脱贫的关键。邮储银行驻村干部带着这个想法,主动联系碌曲县阿拉乡驻村帮扶干部谋划。2018年3月,大家达成一致意见,决定以青稞为原料,开办吉扎村特色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改变原有的小规模粗放式种植生产。 

    说干就干。在甘肃省分行、碌曲县委县政府的帮助下,历经半年时间,吉扎村特色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所属“青稞炒面厂”完成了厂房建设和设备调试。该分行随后又筹集资金25万元,为吉扎村、玛日村50户贫困户捐助村集体经济入股资金,按照每户5000元的标准捐助加入村专业合作社。“入股资金一方面解决了合作社资金短缺的困难;另一方面也为贫困户增加了稳定的分红收入来源。”邮储银行驻村干部齐斌说。 

    经过前期大量的准备工作和试运营,2018年12月14日,吉扎村特色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正式揭牌。齐斌说,吉扎村特色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的开业及青稞炒面厂的建成投产,是吉扎村积极推进农村改革的勇敢尝试,是政府和社会力量对吉扎村精准扶贫的重要实践,更是驻村帮扶攻坚工作的结晶。所有为之付出心血的驻村干部都有一个心愿:希望合作社成为吉扎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起点,引领吉扎村在脱贫奔小康的路上高歌猛进! 

    高兴的事不止一件。2018年底,合作社盈利近4万元,此前入股的35户尚未脱贫的贫困家庭按照约定,每家分到了1000元。说起这笔分红,村民旦正竖起了大拇指:“如果没有党的好政策,没有邮储银行和政府的帮助,不会有现在的好生活。”旦正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他相信自家的生活和吉扎村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好。 

    “新的一年,我们几家帮扶单位琢磨着拓宽销路,推动合作社有更大的发展!”齐斌告诉记者,在碌曲县委县政府的协调帮助下,今年将以炒面加工厂的产品为原料,为碌曲县当地小学生提供营养早餐,以扩大生产规模,逐步在甘南州推广,效果好的话,将推向全省乃至全国。 

    “有了吉扎村的先例,把握好各地的实际情况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扶贫,就能真正激发困难群众的内生动力,变‘输血’为‘造血’,从根本上确保脱贫效果。”甘肃省分行纪委书记郭万梅说。 

    “脱贫要靠产业,这个道理已成为共识。但是,产业谁来做、怎么做、资金如何解决,面对这些脱贫攻坚存在的普遍问题,邮储银行发挥金融专业优势,探索出因地制宜的产业扶贫新路,不仅确保了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也为更多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借鉴。”对于邮储银行的扶贫工作,碌曲县阿拉乡副乡长姬耀龙这样评价。 

    就业扶贫开先河 藏族学子进邮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除了物质上的帮助、产业上的扶持,如何让村里的大学生走出去、有工作,更是邮储银行帮扶干部认真思考的问题。 

    驻村干部在入户走访时发现,吉扎村的大学毕业生因为院校和专业限制等问题,就业难比较突出。对此,甘肃省分行专门向总行请示汇报,请求总行放宽院校及专业限制,为帮扶村争取特殊招聘政策,协助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这一想法得到了总行的支持。 

    “这种定点定向的招聘,在全国邮储系统属首例。”该分行扶贫办主任于伯哉说,通过多次对帮扶村的毕业大学生情况进行摸底,召开帮扶村大学毕业生就业帮扶见面会,摸清了帮扶村大学毕业生的现状以及就业存在的困难,吉扎村、玛日村有40余名大学毕业生未能就业,因学致贫的家庭在孩子大学毕业后仍难以脱贫。 

    2018年8月15日,在甘肃省分行的支持下,首批3名来自特困家庭的大学毕业生与邮储银行甘南州分行签订了劳务合同,目前均已上岗工作。 同年9月27日,该分行面向碌曲县吉扎村、玛日村大学毕业生开展招聘,来自吉扎村和玛日村的29名大学毕业生参加了笔试和面试。目前,通过笔试、面试、体检等的3名大学毕业生已被录用为正式员工,有了一个村里人羡慕的“金饭碗”。 

    “我们的确很幸运,要不是邮储银行的这项特殊就业政策,在银行上班想都不敢想。”几位来自吉扎村的大学毕业生员工谋划着,要以自己的经历去带动邻里乡亲的同龄人努力读书,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特别是有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知识改变命运一定会成为大家的小确幸。 

    今年元旦假期,6 名吉扎村大学毕业生员工一起回到了村里,他们带着邮储银行“一户一策”的帮扶计划,逐户走访40户帮扶户,了解贫困户家庭情况以及当前存在的主要困难,为帮扶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 

    “这6名员工是从吉扎村走出来的,熟悉故乡村情户情,将成为邮储银行在吉扎村的第二支重要扶贫力量。”于伯哉坦言,6名大学毕业生员工怀着对邮储银行和故乡父老的感恩之情,积极参与到精准扶贫工作中去,必将在吉扎村的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自扶贫开发工作开展以来,甘肃省分行及辖内14家二级分行的453名帮扶干部累计帮扶贫困村达85个,帮扶贫困户1866户,帮扶人数达6871人;累计帮扶办实事423件,自筹捐助帮扶资金及帮扶物资达378万元,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国有大行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 本期版面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PDF软件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主管主办 中国邮政报社版权所有
邮发代号 1-100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28
电子邮箱 news@chinapost.com.cn
京ICP备15035540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