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2月23日 星期

 全文检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区块链令信用校验不再重复
□本报记者 刘炳如

    区块链技术具有不可篡改、高可靠的特性,其数据结构环环相扣,记录方式难以篡改,将它应用在资产托管业务中,能免去重复信用校验的过程,将原有业务环节减少了70%~80%,令信用交换更为高效。

    “输入网址,就弹出‘资产托管业务网上客户服务系统—U链’登录界面,再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以及手机验证码就可以登录了。”2月14日,在邮储银行信息科技部的会议室,创新实验室员工钟亮边通过在电脑上演示边向记者介绍。“资产托管业务网上客户服务系统—U链”就是钟亮提出的“使用区块链技术的托管业务”金点子的具体落地,通过应用该系统,免去了重复信用校验的过程,将原有业务环节减少了70%~80%,令信用交换更为高效。 

    为什么会选择资产托管业务?“这是因为这个业务存在痛点。”钟亮说。资产托管业务是邮储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至2016年末,邮储银行资产托管业务规模约4万亿元。资产托管业务的主要步骤为签订托管合同、开立账户、估值核算、资金清算、投资监督、信息披露、对账等。流程涉及包括资产委托方、资产管理方、资产托管方以及投资顾问在内的多个不同金融机构,较为烦琐,多依赖于人工。而且,托管业务单笔交易金额大,参与方多,交易方之间大多依托于电话、传真以及邮件等方式反复进行指令传递。“托管业务参与方多,相互交互,指令与审批难免会存在抵赖的现象,是一个跨机构跨部门的交易场景,目前,还没有一个可以得到多方共同信任的信息系统来支撑此类业务场景,在此情况下,建设一套专门的基于新技术的区块链托管业务平台显得迫切而重要。”钟亮说。 

    为什么看中区块链技术?钟亮介绍说,这和区块链本身的技术特性有关,区块链正好能够解决托管业务的上述痛点。“由于区块链具有不可篡改、高可靠的特性,其环环相扣的数据结构、难以篡改的记录方式,使得各种交易变得更加透明,可以避免链上数据被恶意篡改和某方不按约定执行。区块链技术能够低成本地解决金融活动中的信任难题,为多方交易带来信任和信用的高效交换,并将线下的工作转移到了线上。”钟亮告诉记者,区块链技术被应用在银行的业务环境中,能有效帮助银行解决一些使用其他技术不能解决的特定业务场景中的问题,增强互信,拓展业务,简化流程,提高业务处理的效率。 

    接着,钟亮向记者详细介绍了运用区块链的共享账本、智能合约、隐私保护、共识机制等四大机制为技术基础,如何解决资产托管业务中的信息流通不畅和信用成本过高的问题。通过区块链的分布式共享账本技术,在委托人、投资顾问、托管人、监管审计机构等参与者间实现交易信息的多方实时共享,能解决多方已达成业务共识的抵赖问题,免去了重复信用校验的过程;通过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和共识机制,可将资本计划的投资合规校验要求放在区块链上,从而可以自动识别交易的合理性和合规性,实现交易指令的自动判断和过滤,确保每笔交易都能在各方利益诉求得到满足并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完成,实现投资指令的智能判断和监管;还可进行加密和身份认证,实现商业机密保护。 

    将区块链的技术架构与银行系统链接起来,是“U链托管”在应用过程中遇到的比较难解决的问题,因为“银行的应用系统对业务连续性、安全性等方面要求高,要将基于新型技术架构的区块链技术应用到银行系统中,需要基础设施、应用架构等层面做很多工作,我们与邮储银行数据中心、软件研发中心一起,共同制定了符合银行业技术要求的整体解决方案,最终使区块链技术成功应用到邮储银行应用系统中”。 

    “区块链技术为多方交易带来前所未有的信任和信息的高效流通,是未来商业数据交互的重要技术发展方向。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普及,未来金融领域将更加便捷、更加安全。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探索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更多的业务场景中。”钟亮对下一步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有了明确的想法。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 本期版面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PDF软件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主管主办 中国邮政报社版权所有
邮发代号 1-100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28
电子邮箱 news@chinapost.com.cn
京ICP备15035540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