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金融·同业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2019年4月18日 星期

 全文检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国绿色债券发展现状浅析
□李祥飞

    全球绿色债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尽管我国绿色债券市场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自中国人民银行2015年发布绿色债券指引以帮助启动绿色债券市场以来,中国绿色债券稳步前行,绿色债券市场规模迅速增长,中国的绿色金融体系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逐渐完备,债券发行结构趋于均衡,国际合作也在不断创新,推进中国绿色债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绿色债券作为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是传统债券与社会经济发展理念的有机组合,与传统债券的主要区别是,绿色债券募集的资金只被用于特定的绿色、环保项目,资金使用过程会被追踪和监测,以确保募集资金的流向与债券发行目的相一致,并产生正的环境效应。因其具有期限长、成本低等优势,近年来,绿色债券的发行规模发展迅速,2018年,中国绿色债券发行额突破300亿美元,达到2675.93亿元,其中,符合国际绿色债券定义的中国发行额达到2103亿元,较2017年增长33%,占全球发行量的18%(图1~4),按国内发行标准统计,我国绿色债券总发行量占比居世界第二。

    推动绿色债券市场持续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宏观经济环境上看,国家高度重视经济的绿色发展,强调构建中国的绿色金融体系,护航我国经济结构改革,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改革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加快发展绿色金融”“着力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等,政府将继续推进环境经济、深化绿色金融发展、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近年来,中央环保督察组完成对全国31个省(区、市)督察巡视,同时,中国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政策连续出台(图5、表1),也展现了我国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改革上的决心和力度。 

    从发展理念上看,绿色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绿色债券则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从而加速绿色技术和产品的创新。各地方政府、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大型企业等都积极参与绿色发展建设,成为绿色发展的主力军;绿色企业债券、政府债券比例不断扩大。在绿色债券相关政策上,国家和地方相继出台政策,指引绿色债券市场健康持续发展,为绿色资本市场发展保驾护航。 

    从监管作为上看,我国建立了相对完备的绿色债券制度和激励措施。目前,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已逐步形成了发行指引、支持项目范围、第三方评估认证、信息披露、存续期管理等相对比较完善的绿色债券政策体系,这都将有助于促进绿色债券市场健康发展。 

    从企业融资需求方面看,中国经济进入结构转型期,新能源、环境治理等新兴行业资金需求量大,而针对此类行业贷款支持不足,所以绿色融资市场需求量巨大,绿色债券能更加匹配绿色项目融资需求。 

    从投资资金的供给方面看,绿色债券市场在债券市场规模占比不断提升,是投资者、政府、公众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用资本市场的融资优势来约束产能过剩行业的发展,激励节能环保相关产业发展,也可以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良性互动。 

    综上,由于绿色项目所带来正的外部效应,绿色项目更容易获得政府机构的政策支持,绿色债券发行也更容易获得优惠条件。在绿色金融领域,绿色债券目前已成为蓬勃发展的新型融资方式。 

    与西方比较成熟的绿色债券市场相比,我国绿色债券市场未来发展应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继续传播绿色发展理念,提高投资者绿色投资意识,扩大绿色资本供给基数;二是完善绿色发展法律体系,从制度、政策层面提供机制保障;三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发展绿色资本市场,为经济发展营造绿色环境;四是继续创新绿色融资品种类型,扩充融资渠道;五是继续完善第三方评估认证、信息披露、存续期管理等绿色债券政策体系。 (作者单位: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金融系)


    

表1 2015~2018年绿色债券市场政策


    

图1 全球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资料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图2 我国绿色债券国内外发行规模(资料来源:Wind金融数据库、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图3 中国绿色债券国内外发行数量对比(资料来源:Wind金融数据库、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图4 中国债券市场和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资料来源:Wind金融数据库、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图5 官方发布绿色债券政策数量(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及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 本期版面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PDF软件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主管主办 中国邮政报社版权所有
邮发代号 1-100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28
电子邮箱 news@chinapost.com.cn
京ICP备15035540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