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金融·同业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2019年5月23日 星期

 全文检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融支持“双创”
□郭延辉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中国社会的热点和重点话题,随着众多经济和社会力量纷纷加入,“双创”的浪潮持续推进。2018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提出一系列要求,其中包括完善创新创业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机构有效服务创新创业融资需求等。可见,金融支持“双创”的路径需要快速拓宽。


    

表1 双创金融债与双创债的主要区别


    

表2 双创金融债发行情况


    

表3 2018年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贷款情况


    

图1 央企搭建的“双创”平台统计(资料来源:国资委官网)

    金融支持“双创”

    “双创”既是小微企业生存之路,又是大企业繁荣兴盛之道。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大型商业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增强信贷投放能力,鼓励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更是明确提出“今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要增长30%以上”的具体目标。因此,金融支持“双创”,既是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又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近年来,在政府和金融机构积极探索支持“双创”的过程中,双创金融债券悄然兴起。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改革完善金融支持机制,鼓励发行双创金融债券。在此之前,中国人民银行多次提到双创金融债券。2018年2月5~6日,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提出稳步推进市场创新开放,推出双创金融债券、扶贫票据。当年11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民营企业和科技创新企业金融服务的实施意见》,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探索发行双创金融债券,募集资金用于科技创新企业贷款,要求金融机构进一步简化内部流程,提高融资效率,专款专用。

    双创金融债与双创债的比较

    早在双创金融债之前,就出现了双创债,两者都是为支持“双创”而产生的,都与国家政策背景高度契合。虽然两者在名称上相差不大,但是有较大的差别。双创金融债,顾名思义,是指金融机构为募集资金以支持“双创”企业、项目或团队而特别发行的专项金融债券。双创债是创新创业公司债,是指符合条件的创新创业公司、创业投资公司,依照《公司法》《证券法》《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和其他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发行的公司债券(表1)。 

    双创金融债属于金融债券,由信用资质好、资本实力强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行。双创债属于公司债券的一个子类别,发行主体包括创新创业公司、募集资金专项投资于创新创业公司的公司制创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机构。 

    就发行规模来说,双创金融债规模明显大于双创债。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资料统计,2017年,证券公司共承销20家企业双创债,共计40.63亿元,平均每家发行约2.03亿元双创债;2018年,证券公司共承销18家企业双创债,共计44.35亿元,平均每家发行约2.46亿元双创债。而根据中国债券信息网资料统计,2018年,仅有4家银行发行双创金融债,但发债金额共计55亿元,平均每家银行发行13.75亿元双创金融债。 

    从起步时间来看,双创债起步较早,早在2016年3月,证监会就试点推出由“16苏方林”“16普滤得”和“16苏金宏”组成的首批双创公司债券,而双创金融债在2017年12月底由齐鲁银行首先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试水发行。可见,两者在启动时间上相差了将近两年。

    双创金融债的发展状况

    从双创金融债发行情况(表2)可以看到,目前双创金融债刚刚起步,规模不大,尚在探索阶段,但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参与主体也主要是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国有大型银行暂未涉足该领域。 

    1.尚在探索阶段,发展前景较乐观。从2017年底齐鲁银行发行全国首单双创金融债至今,双创金融债发展仅1年多的时间。从本文第一部分可以看到,2018年,在央行层面更多的是鼓励金融机构积极进行探索,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鼓励发行双创金融债。目前,政府层面尚未出台正式的文件对双创金融债进行规范和指导,这项自下而上的实践探索尚在继续。 

    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发行双创金融债的银行中,杭州银行、重庆银行和中原银行的债券评级和信用主体评级都是AAA,三家的发行金额较大,分别是50亿、30亿和15亿元。前文提到2018年发行双创债的18家企业发行金额不过44.35亿元。可见,双创金融债在吸收资本方面具有天然优势,随着其他银行的陆续进入以及政策的支持,其后续发展前景比较乐观。 

    2.国有大型银行暂未涉足。 

    从表2可以看到,目前,国有大型银行并未涉及专门的双创金融债业务,仅有少量的城商行和农商行刚刚推出该项业务。究其原因,可能有三:一是相比城商行和农商行,国有大型银行覆盖范围广,影响力大,牵一发而动全身,加上缺乏严格的政策指导,以至于灵活性稍显不足, 

    在新业务探索方面可能有一定的时滞;二是城商行和农商行相比国有大型银行资本实力弱,所以急需多种渠道吸收资金,双创金融债对于城商行和农商行来说是补充资金的良好渠道,吸引力更大;三是相对于国有大型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与当地的小微企业联系更为紧密,业务合作频繁,因此有较大动力和优势去发行双创金融债,将吸收到的资金运用到当地的“双创”企业中。

    国有大型银行发行双创金融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目前,我国有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分别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作为银行业的“领头雁”,对新兴业务应当予以关注,同时政策和市场环境也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发行双创金融债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 

    1.双创金融债是实现“小微企业贷款要增长30%以上”目标的优良渠道。 

    2018年,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普惠金融小微贷款余额及其增速的情况(表3)显示,普惠金融小微贷款平均增速约为26.12%,去除增速大幅高于其他银行的建设银行后,其余5家的平均增速为21.18%,距离目标30%尚有一定差距。以邮储银行为例,虽然其贷款余额绝对量居第二位,但增速为17%,仅居第五位,增速远低于30%。因此,在小微企业贷款方面,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压力较大。由于处于初创和成长期的“双创”企业往往是小微企业,双创金融债与“双创”企业或者说大量小微企业具有天然的匹配性。如果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抓住双创金融债这个发力点,在小微企业贷款领域的工作将可能会更加便利和高效。 

    2.双创金融债可能是国有大型银行新的业务增长点。 

    在“互联网+”的变革时代,银行业面临巨大的冲击。近年来,新登记科技型市场主体快速增长,创业意愿和创业潜力 

    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在创新创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双创金融债作为针对“双创”企业或项目的专项金融债券,对国有大型银行开拓业务的范围和品种、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具有积极意义。 

    3.双创金融债的服务对象不仅仅局限于“双创”小微企业,大企业“双创”项目和团队也可以是重要投资对象。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早起步于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但是现在已经有很多大企业包括大型央企都加入了“双创”的行列。国务院国资委规划发展局承办的央企“双创”平台显示,已经有两批创新企业和五批创新型试点企业。参考国资委官网上可查到的数据,截至2016年底,央企已经搭建各类“双创”平台409个(图1)。国有大型银行和大型企业的联系相对紧密,在既有的良好合作基础上,可以通过双创金融债实现对其更精准的金融支持。 

    4.国有大型银行发行双创金融债的市场优势明显。 

    尽管双创债比双创金融债早出现将近两年,但是其发展情况并不是十分乐观。对于小微“双创”企业来说,只有2A评级或者2A评级以上的担保公司担保才可能发债成功,但是中国中小民营企业的主体评级普遍很难达到2A,因此,目前小微“双创”企业发行双创债的难度较大,规模也较小。双创金融债相对双创债具有非常巨大的吸收资本效应,因此,在吸收市场资本以支持“双创”领域的能力上,双创金融债将有十分显著的效率,同时,双创金融债是双创债的强有力支持。凭借银行自身的特点,国有大型银行发行双创金融债的市场优势明显。

    国有大型银行发展双创金融债的方向建议

    1.加强与中小银行在小微企业双创金融债业务方面的合作。 

    “双创”小微企业往往在初创期和成长期,融资需求紧迫但信用积累尚且不够。一方面,部分城商行和农商行已经进行了双创金融债的尝试,国有大型银行可以借鉴其相关操作经验。另一方面,中小银行与小微企业合作频繁,银企间信息不对称程度相对较低,而国有大型银行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和较高的信用水平,占据银行业市场份额高,因 此,双方可以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风险共担、收益共享,共同开拓针对小微企业双创金融债的业务。 

    2.加大与大型企业在“双创”项目或团队上的合作力度。 

    国有大型银行与大型企业的银企关系相对比较紧密,因此,国有大型银行可以开发针对大型企业“双创”项目或团队的专项金融债。例如,将双创金融债融到的资金与大型企业合作设立“双创”基金或“双创”平台,或者针对某项资金需求量大的项目进行专项双创金融债的服务,推动项目落地。此外,随着大企业“双创”的溢出效应增加,大中小企业协同“双创”的趋势日益明显,因此,国有大型银行可以以大企业“双创”平台为纽带,寻求大中小企业联合“双创”项目并进行“双创”金融支持。 

    3.向相关部门就双创金融债业务积极地建言献策。 

    国有大型银行承担重要的社会责任,在关注自身经营的同时,更要关注社会效应。因此,国有大型银行要通过积极研究和实践双创金融债业务,总结经验和教训,进而对相关政府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推动形成健全的政策体系,以利于双创金融债在整个金融业和实体经济间发挥更有效的作用。(作者单位: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金融系)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 本期版面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PDF软件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主管主办 中国邮政报社版权所有
邮发代号 1-100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28
电子邮箱 news@chinapost.com.cn
京ICP备15035540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