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金融·管理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7月4日 星期

 全文检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说说那些“暖心事儿”
——江西崇义县支行扶贫工作记

    又是一年初夏时,乡村田野好风光。在江西省崇义县下关村,清清河水欢快地流淌,碧绿的田野一片欣欣向荣,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村民们忙碌的身影。相比几年前,村里的道路更宽了、房屋更漂亮了、村民更富裕了。“这些年,从互不认识到结对帮扶,现在我们与贫困户越来越亲近,通过面对面向他们传达党和政府的惠民、利民政策,群众对邮储银行越来越信任了!”回忆起挂点结对帮扶的历程,邮储银行崇义县支行的帮扶干部小杨感慨道。 

    “党的恩情不能忘” 

    “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感谢邮储银行的关心,帮助我们渡过难关,改善了生活,过上了好日子……”张良平奶奶看着活泼可爱的小孙女在哼唱着新学的儿歌,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张奶奶是崇义县支行挂点帮扶贫困户,今年70岁了,5年前,她的儿子因腰部骨质增生严重进行了手术治疗,之后一直无法干农活。家里的孙子上小学,小孙女还正年幼,一家人因此成为贫困户。为了帮助这一家子改善生活,崇义县支行根据扶贫政策,帮助一家人申请了社会保障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等补助款项。由于考虑到张奶奶年纪大,儿子也干不了重体力活,该支行帮助一家人在村里申请了扶贫专岗,负责村里部分路段的清扫工作,每月有900元的工资收入。此外,勤劳的张奶奶还饲养了一些鸡鸭,因为张奶奶年龄大不方便到镇里市场上售卖,每次到了出栏期,崇义县支行的帮扶干部都会热心地帮助她出售鸡鸭,一年收入也有好几千元。通过辛勤劳动,加上每个月各项扶贫补助款也有将近2000元,现在,家里的孙子、孙女上学都不成问题了,张奶奶和儿子看病也有了保障,家庭生活改善了许多。“以前我总是担心孙子、孙女吃不饱,穿不暖,上不了学,如果没有党的关怀和邮储银行的帮助,这个家真就撑不下去了。真的谢谢国家,谢谢邮储银行。”说这话时,张奶奶和崇义县支行帮扶干部的眼角都湿润了。 

    屋顶就是“发电站” 

    “真没想到,屋顶都能发电,不仅够自用还能挣收益,这都多亏邮储银行了!”下关村的陈文海开心地说道。陈师傅是崇义县支行挂点扶贫低保户,因意外受伤造成残疾。多年来,陈师傅行动不便、只能做少许轻活,而家中还有一个正在读高中的女儿,因而家庭贫困。 

    为帮扶陈师傅实现脱贫增收,崇义县支行向他推荐了具有操作简单、一次性投资、长期受益等优势的光伏发电产业,并帮助他申请了邮储银行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设立的专项光伏扶贫贷款5万元。如今,陈师傅的“太阳能屋顶”已是一个“小型发电站”,他每月都能获得稳定的收入。此外,该支行暖心的帮扶干部还了解到陈师傅爱人长年在外务工,子女也在外地上学,他一个人在家。于是,帮扶干部时常买好食材来到他家,一起做饭,让陈师傅享受到了“家”的温暖。“有你们真好,就跟家人一样,每次见到你们都特别亲切!”陈师傅每次见到帮扶人员都笑得合不拢嘴。 

    绿菜地里的“金”梦想 

    在下关村有一片约30亩的菜地,菜地里白菜、豆荚、茄子、黄瓜等各种各样的蔬菜琳琅满目,每次来到这里总能看到勤劳忙碌的谢相财夫妻在劳作。2015年,谢大哥由于父母重病,巨额医疗费用造成家庭贫困。崇义县支行在了解情况后,结合其本人有土地、夫妻二人具备劳动能力且具备一定蔬菜种植经验的特点,为他制定了以蔬菜种植为脱贫切入口的帮扶方案。在该支行的帮扶下,谢大哥一家的蔬菜种植已小有规模,蔬菜配送到各大蔬菜超市和菜贩摊点,每年都可获得颇为可观的收入,一家人也顺利脱了贫。“今年的价格相比往年更高一些,效益也好很多。现在种的品种越来越多,我们有些忙不过来了,下一步打算请几个人帮忙,再扩大一些种植规模!”入户走访时,帮扶干部来到菜地,谢大哥擦擦额头上的汗乐呵呵地说,“国家扶贫政策好,帮扶干部也十分负责,只要自己踏实肯干,日子就会越来越好!”展望未来,谢大哥信心满满,他相信,这绿油油的菜地一定会助他实现致富之梦。 

    近年来,崇义县支行积极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的工作精神,主动承担当地脱贫攻坚的责任,通过“银政合作”“爱心助贫”“一户一法”的扶贫模式,加大产业扶贫支持力度,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用爱心与真情,助力贫困户脱贫致富,过上美好的新生活。□杨兰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 本期版面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PDF软件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主管主办 中国邮政报社版权所有
邮发代号 1-100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28
电子邮箱 news@chinapost.com.cn
京ICP备15035540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