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速物论坛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2019年7月16日 星期

 全文检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快递业发展与中部崛起
□刘江 张程

    中部地区是我国经济新的增长极,也是快递业发展的亮点区域。快递业高质量发展与中部崛起是从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有机联系、共生共荣的生态系统。快递业应抓住中部崛起机遇,通过行业高质量发展来赋能中部崛起,形成良性互动,使快递在融入、服务、推动中部崛起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承东启西,连南接北,辐射四方”说的是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中部6省。如果说东、西部大发展是中国腾飞的双翼,那么中部则是当仁不让的“脊梁”。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部地区发展水平比不上东部、发展速度比不上西部,如何破局? 

    随着我国快递业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快递业对关联行业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可以在中部崛起中承担更为重要的使命。 

    赋能崛起 厚积薄发 

    中部地区是我国内陆最核心的地区,是扩大内需、提升开放水平极具潜力的区域,也是支撑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重要区域。2004年,国家最早提出“中部崛起”概念;2009年,国务院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2009—2015年)》,至今已是第10年。10年间,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速几乎与全国保持同步。 

    2018年,中部6省GDP总和超过19万亿元,占全国GDP的21.3%。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我国各省(区、市)GDP增速排名中,中部6省中有4省排在全国前10位,工业增速也保持在全国的较高水平。 

    中部地区快递业务规模、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等排名在东部和西部之间,是我国快递业发展的中间地区。 

    2018年,中部6省完成快递业务量57.1亿件,比2010年增长了近24倍,年复合增长率达49.5%,比全国增速高2.6个百分点;快递业务收入达593.8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近12倍,年复合增长率为37.7%,比全国增速高3.5个百分点。 

    中部快递业所占份额持续提升,业务量占比从2010年的9.8%提升至2018年的11.3%,提高了1.5个百分点,业务收入提升了1.8个百分点;2018年,河南、湖北、安徽、湖南、江西、山西分别以15.3亿件、13.5亿件、11.2亿件、7.9亿件、6.2亿件和3亿件的业务量位居全国第9、11、12、13、15和21位。 

    中部6省快递业发展基础相对较好,具备为中部崛起赋能的规模基础和渠道优势。 

    随着“快递下乡”工程的推进,中部6省的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均达到100%,实现了快递普惠发展。人们足不出户即可使用便捷的快递服务,极大地释放了中部地区,特别是中部农村地区的消费潜力。2018年,中部6省快件投递量接近100亿件,比2012年增长近19倍,年复合增长率达64.2%,比同期业务量(揽收量)增速高20个百分点以上。消费潜力逐步释放,为中部地区快递业规模经济效应的发挥和服务网络的持续运营奠定了需求基础,也为中部崛起提供了强劲动力。 

    中部地区在行业发展中战略地位凸显,郑州、武汉、长沙、南昌、合肥等均为国家物流枢纽城市,郑州、合肥、南昌、武汉、鄂州、长沙6市为一级快递专业类物流园区布局城市。重点快递企业加快在中部布局,顺丰在湖北鄂州建全球第4个、亚洲第1个专业货运机场,圆通新增5条长沙至东南亚的国际航线,部分民营快递企业的区域甚至全国陆运枢纽集中建设在郑州、武汉和长沙等地,快递枢纽功能逐步强化,对西部地区特别是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渐显。 

    快递面前 人人平等 

    快递全程全网的特性打破了时空限制,不管是在东、中、西部,都可以实现“快递面前,人人平等”。 

    快递业加速区域均等化和统一市场建设。中部的消费者通过快递可以购买到东部地区的工业品和西部地区的农产品,农村的消费者可以用同等价格购买到与城市同质的产品。不同区域间、不同城市间、城乡间均可以享受同等的网购和快递服务,实现了消费公平,推动了全国统一市场建设。 

    “快递下乡”提高了农产品线上销售的比例。2018年,中部地区涌现了安徽黄山茶叶、江西赣南脐橙、湖北黄冈蕲艾、山西运城苹果等年业务量超千万件的快递服务现代农业金牌项目7个,占项目总数的1/3以上,单个项目带动农业总产值大部分超过5亿元,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繁荣了农村经济,缩小了城乡间收入和消费鸿沟,加速了城乡均等化进程。同时,快递渠道下沉带动了中部地区的创业,吸引大批东部务工人员返乡。 

    据初步测算,2018年,中部6省快递业直接吸纳就业人员超过40万人,间接带动500多万人就业。从人口迁移上来看,以2010年为一个明显的分水岭,中部地区人口出现了大规模输出和逐步性回流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况。2010年前,我国总体城市化率从17.9%快速提升至49.9%,有约5亿名中国人从乡村进入城市,安徽、江西、湖南、湖北4省的常住人口在这一时期呈现出连年负增长的情况;2010年之后,随着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和中部产业承接,中部省份开始出现人口回流情况,中部农民工输出大省的常住人口增长指数由负转正速度加快。 

    产业转移 无缝对接 

    快递业支撑产业转移和产业分工合作。快递业的发展加速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建设,产品通过快递渠道可以实现全国销售。因此,场地位置特别是靠近市场的位置对企业生产决策的重要性下降,快递业发展程度对企业生产决策的重要性提升。快递业发展不仅促进商品流通自由化和消费市场一体化,也在促进生产要素和中间品的自由流通,推动和促进了区域产业结构均衡分布和合理分工合作,为中部地区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形成东、中部合理分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国省会城市的工业总产值数据清晰地显示,东部沿海和京津地区的工业生产总值规模仍全国领先,但随着城市规模的限制和发展方向的变化,生产要素成本激增,产业竞争力下降。从2010年起,以中部6省为代表的内陆腹地迎来了制造业的快速增长期。其中,长沙、合肥的工业生产总值排名分别从2001年的第22位和第27位上升至2017年的第12位和第17位,上升速度之快居各省会城市首位。两市与长三角、珠三角之间有着无缝衔接的交通基础网络,工业分工度和技术需求度俱佳,劳动力和高智人才储备充足且成本低廉,城市开发有一定空间。两市承接产业迁移的历程很大程度上是我国中部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缩影: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产业迁移并不是仅发生在传统领域,也合并和叠加了新兴产业。 

    快递业在支撑产业转移上,从过去的提供简单寄递服务上升至供应链层次,快递渠道实现生产者与消费者无缝对接,直采直销、定制化生产、智能制造等成为现实,大大降低了实体经济的运营成本,提升了产业竞争力。快递业发展也在支撑东、中部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合作。东部产业转移后定位为高端产品设计、产品展销和出口地,中部主要为产品的生产基地。快递渠道促使中部产业的“承接”与“升级”同步完成,在产业承接过程中,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探索“制造”向“智造”的跨越。 

    快递业推动流通方式转型和产业融合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为快递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部地区是我国工业较为集中的地区,也是我国现代供应链重点发展的方向。“互联网+快递+”冲击着传统流通模式,线上对线下替代率提升,线上线下一体化部分替代了传统分销模式,制造业组织作业模式产生新的变革,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更加敏锐,对流程管理更加有效。快递业融入产业链、供应链和服务链,通过快递渠道来提高整个链条的运行效率,打造中部经济增长的产业增长极,带动关联产业的融合发展。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 本期版面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PDF软件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主管主办 中国邮政报社版权所有
邮发代号 1-100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28
电子邮箱 news@chinapost.com.cn
京ICP备15035540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