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集邮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7月27日 星期

 全文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邮政员工的“自我修养”
□晓乐

    笔者在期盼中收到了在中国2019世界集邮展览现场给自己寄的实寄封,看到首日封却是眼前一黑:6月11日投进现场信筒的首日封盖的却不是当天的日戳。想到排队许久才买到的首日封成了“废品”,笔者忍不住拍了照片在朋友圈“求安慰”。 

    很快,笔者就接到两位同事的电话。一位说:“同事们为了此次邮展已经非常辛苦了,你不能吹毛求疵给大家‘添堵’咯。”另一位则说,因为函件量大幅减少,营业员打日戳的基本功确有退步,但此次服务邮展的都是最有经验的营业员,封上的日戳打得很清晰,没毛病! 

    毫无疑问,这两位员工都很热爱企业。但从一个集邮爱好者的视角来看,前者只能算是“低级红”,后者则算是“高级黑”了。说到底,还是因为他们欠缺集邮知识。 

    集邮是邮政企业的一项业务,员工参与集邮有一定的便利性,由此产生了一部分集邮爱好者,这对发展集邮业务好处多多。因为你自己都不热爱集邮,如何鼓励别人集邮呢?但现阶段,企业中有集邮爱好和具备集邮知识的员工人数呈下降趋势,特别是新入职员工对集邮知识知之甚少。企业不可能要求每名员工都成为集邮爱好者,但作为从事这项工作的一员,则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集邮知识,并了解相关的集邮文化。相信首日封被盖上其他日期日戳的绝非笔者一人,由此引起的向员工“求安慰”的客户也绝非笔者一人,如果得到的都是无奈的“安慰”结局,客户的体验可想而知。 

    由此可见,我们需要加强对员工集邮知识的培训和集邮文化的浸润,特别是要加强对网点员工和投递员的培训。作为和客户接触最多的员工群体,他们对集邮知识和文化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客户对集邮活动的理解和参与程度。这一点很容易理解,就像我们去购买某品牌的电视机,展柜营业员无法回答关于电视机功能和参数方面的问题,甚至连操作也无法演示,这就很影响我们的购买决定。 

    在日常工作中,有些员工因为不了解集邮知识和集邮文化,在宣传集邮产品时,会使用“买了放着等增值”之类简单粗暴的宣传方式,这显然与集邮产品的文化定位不符。 

    老舍先生说过:“集邮长知识,嗜好颇高尚,切莫去居奇,赚钱代欣赏。”老先生的话诠释了集邮的文化属性。必须承认的是,如今投资已经不再是集邮活动的主要功能。要活跃集邮活动,集邮就需要回归兴趣爱好和文化研究的本质。作为一名邮政员工,自然需要对集邮文化有所了解,也需要积极引导集邮爱好者回归集邮的本质。 

    不仅要做集邮业务的推广者,还要做集邮文化的传播者——这应该是一名邮政员工的“自我修养”,也应是员工在工作中的自我定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 本期版面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PDF软件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主管主办 中国邮政报社版权所有
邮发代号 1-100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28
电子邮箱 news@chinapost.com.cn
京ICP备15035540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