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金融·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9月5日 星期

 全文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桑蚕吐出“大产业”
□海南记者 梁磊

    一个个雪白的蚕茧挂在方格上,38岁的陈世锦一边摘着蚕茧,一边笑着说:“我们岭脚村终于走上了致富路,我家的桑园扩种到了14亩,我们夫妻有时忙得连饭都吃不上,还要请帮手。” 

    一张饱经风霜的脸、一双粗糙的手、一身朴素的衣裳,记者面前的陈世锦是海南省琼中县湾岭镇岭脚村的“致富能手”,也是岭脚村养殖合作社的带头人。通过成立合作社,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陈世锦带动全村种植桑田334亩,带领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9户、36人走上了种桑养蚕的致富路。 

    “我们村在海南中部山区,山多地少。为了过上好日子,很多乡亲外出打工挣钱。”陈世锦说,自己一家人都很勤奋,但以往忙活一年下来,也攒不下几个钱。外村的姑娘都不愿意嫁到村里,嫌村里穷。 

    “自从邮储银行开办脱贫攻坚电视夜校后,我学到了很多新技术,但苦于没有资金,看好的项目迟迟没有上马。后来听说县里免费提供桑苗和技术支持,还帮助建蚕房,我就动心了。”在外地务工的陈世锦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回乡养蚕。在村委会的帮助下,他向邮储银行琼中县支行申请了26万元小额贴息贷款。 

    陈世锦第一次养蚕失败了,可他没有气馁,坚持参加培训班,向技术员请教。去年他带领44户村民养蚕17批,产值达到110多万元。 

    “县里给我们配了技术员,蚕农有求助,不论多忙他们都随叫随到,全村人吃了一颗定心丸。”贫困户杨林告诉记者。 

    “现在不仅有电视夜校,还有邮储银行金融扶贫夜校,村民一边学技术,一边了解贷款政策,很多人都通过学习桑蚕养殖技术致了富。我们村后来成立了桑蚕合作社,带着蚕农看,领着蚕农干,鼓励大家参加各种桑蚕培训,不断更新种桑养蚕技术知识。蚕农通过实践掌握了蚕药用法和管护技术,从蚕桑产业中尝到了甜头。”湾岭镇驻村扶贫干部肖程文说。 

    据了解,截至2018年末,岭脚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万元,全村实现脱贫。“我们村养的蚕产量高、质量好,很多客商从外地专程来订货。现在我们已经进入订单种养模式,每月卖茧两次,村民每月领两次钱。”岭脚村党支部书记黄启杰告诉记者,现在村民种桑建园的热情空前高涨,桑蚕产业已成为全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琼中县支行信贷员在岭脚村了解村民养蚕情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 本期版面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PDF软件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主管主办 中国邮政报社版权所有
邮发代号 1-100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28
电子邮箱 news@chinapost.com.cn
京ICP备15035540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