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提出的“放管服”改革要求和公安部“放管服”20项改革措施,公安部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在全国范围共同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政邮合作项目。按照统一部署,昆明邮政和昆明交警进一步丰富警邮合作内涵,通过一系列协同措施的落地,切实为广大机动车车主提供了便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警医邮便民体验区自助设备方便用户。 |
警邮合作“网办中心”邮政工作人员正在查找机动车号牌。 |
“原来办理驾驶证换证业务要到车管所,现在只要到家门口的邮政网点就能办了,真方便!”
“我是来办理车辆解抵押业务的。以前在车管所的每一个办理窗口都要排长队,整项业务要一天的时间才能办完,现在在小区门口的邮政网点办,您看这才几分钟啊就办好了,真的太方便啦!”
这是前来昆明站邮政支局办理车驾管业务的昆明市民的声音,他们充分体验到交通管理业务改革带来的便利。至于为什么可以到邮局办理车驾管业务?这还得从邮政和交警的合作说起。
共识协同是前提 从异业到携手
2016年2月,昆明邮政和昆明交警签订了车驾管业务合作框架协议。为更好、更便捷地服务广大群众,双方不断达成共识,通过联合建设“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营业厅”,开展车驾管互联网业务,推出警邮便民服务点,打造家门口的“车管所”,建设全市车牌大号池全面开展车牌寄递服务,开办“机动车抵押/解除抵押登记”业务解决市民日益增长的车贷抵押服务需求,共建“警邮梦工厂”大幅提升交通管理业务后台处理能力等一系列合作,提升了人民群众办理车驾管业务的便捷性,完善了用邮体验。
现在,项目已历经近4年,合作也从最初将车辆号牌寄递交给邮政办理,逐步发展到涉及互联网、机动车、驾驶证三大类共18项车管、驾管服务均交给邮政办理,服务种类不断叠加、服务范围不断拓展、服务流程不断优化、服务后台运营基础不断夯实,双方共同搭建多渠道、全覆盖和更高效、更便民的交通管理服务平台。
仅2019年1~8月,昆明邮政就为市民办理各类机动车、驾驶证、互联网等便民业务39.25万笔,服务群众60余万人次。截至2019年9月,在全国开办警邮车驾管业务的城市中,昆明市的业务办理量居全国第三。作为西部省会城市,昆明是如何将警邮车驾管业务做到全国前列的呢?
团队协同是根本 从业务到文化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成功项目的背后必然有一个优秀的团队凝聚着团结、信任与协作。
“多年以来,警邮双方通过充分的沟通和磨合,在实践中建立起了良好的互信合作关系。”昆明市邮政分公司市场营销部经理陈晓娟告诉记者,结合交警“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的推广应用,双方在2016年7月以互联网平台业务与邮政服务整合为着力点,共建警邮合作网办中心。同年12月,逐步深化到依托邮政网点资源优势,实现警邮便民服务站在邮政网点的叠加,站点数从最初推出的20个发展为现在的近百个,共同推动了交通管理社会化便民服务体系建设。
据陈晓娟介绍,随着双方合作的不断深化,服务种类不断增加,警邮车驾管业务量呈现快速递增的趋势。为提升业务的后台处理能力,更好地服务群众,双方又整合线上线下资源,采用流水线作业模式,共建“警邮梦工厂”。“警邮梦工厂”投入使用后,简化了业务流程,刷新了服务效率和服务模式。市民只需在就近警邮便民服务点提交申请信息,业务受理后邮政将信息上传车管部门,车管部门线下审核资料、制作牌证,交付邮政部门寄达市民手中,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正是因为警邮双方的高效协同、各尽所能产生最大的工作效率和能力,才让整个团队的力量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不仅体现在业务合作上,还体现在双方文化的融合上。”昆明市公安局车辆管理所政委叶玉昆说,“双方除了业务合作外,还有文化方面的合作,两家单位共同建设了文化长廊、警邮文化室,经常举办一些有意义的文体活动,现在的合作已从业务融合发展到文化融合阶段了。”
技术协同是关键 从难题到破题
项目要实现“互联网+”惠民服务目标,无论是从项目内部处理流程,还是服务质量和水平,以及各项便民服务措施上线运行,都离不开双方信息技术的全面支撑。
“当时,为了开发云南邮政交警号牌寄递管理系统和昆明车驾管业务系统,并确保车辆抵押/解抵押业务按时完成测试、上线并平稳运行,我们不分昼夜地加班加点,可没少吃苦头。”提起相关系统的开发,该项目邮政技术团队负责人孙善江回忆道,“对于我们来说,业务和技术都是初次接触,要达到合规、便民、满足各项业务需要等要求,具有较大难度,这给技术团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接到任务后,技术团队从业务流程、系统架构搭建等开始摸索前进。系统的开发涉及多项未接触过的新技术,技术团队成员脚踏实地,认真研究,探索出了边开发边上线的“敏捷+快速”迭代开发模式。他们白天深入交警业务办理中心、邮政车牌寄递处理中心、制牌厂蹲点体验,熟悉工作流程环节,掌握项目的需求;晚上再加班修改软件、测试模块;次日发布新版软件,再针对软件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修改。经过反复修改、测试,技术团队攻克了内网速度、安全性、数据传输及存储等技术难题,保证了软件项目的质量和开发进度,最终仅用了20天时间就成功开发了云南邮政交警号牌寄递管理系统并上线,实现了对车牌寄递的全流程信息化监控,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车牌寄递效率;同期开发的昆明车驾管业务系统,确保了车辆抵押/解除抵押登记业务的按时开办。
服务协同是核心 从担心到放心
良好的服务体验和群众评价是衡量服务项目优质化的最终标准。由于车驾管服务所承载的物品均为证照、号牌、档案等重要物品,所以,服务质量至关重要。
“在项目运行初期,还有些担心交给邮政代办后会不会出现服务问题,但从市民反馈的情况来看,邮政从接件、传递到‘梦工厂’,一直到最后寄出去整个过程,服务质量没有问题,‘零投诉’是邮政优质服务的最好体现。”提及服务,叶玉昆说道。
一个项目运行4年做到“零投诉”,让交警从担心到放心,邮政是如何做到的?昆明市分公司车驾管项目负责人郭圣告诉记者:“邮政为确保车驾管服务的安全性和及时性,采取了很多措施,首先是项目团队成立了主动客服小组,追踪邮件状态,并针对车辆档案揽收过程,建立了一套多机构相互监督机制和项目物料保障机制,全力保障需求;同时,还建了项目网办中心、车牌寄递、抵押业务、警邮专网、警邮中心数据群,检测站警邮专网群等工作微信群,使警邮双方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为项目顺畅运行保驾护航。”
专业协同是优势 从本位到延伸
“为人民服务”是警邮双方的共同目标,合作不仅局限于交通管理业务,还辐射到交通管理延伸服务的方方面面,目的是进一步提升服务。
“警邮合作除了通过邮政网点办理交通管理业务以外,还延伸出很多便民惠民服务。”昆明市公安局车辆管理所警邮中心负责人张强告诉记者,“邮政积极发挥各专业协同的核心竞争优势,通过“车驾管+”,为市民带来更多便捷、贴心的邮政服务。”
昆明邮政的“车驾管+金融”服务,为到网点办理车驾管业务的客户提供金融增值服务,为进驻各机动车报废公司为黄标车车主提供安全便捷的黄标车补贴发放服务;“车驾管+函件”服务依托邮政广告传媒渠道增强车主行车安全意识,为社会营造良好的交通安全宣传氛围;“车驾管+增值”服务,扩大邮政代征车船税服务工作覆盖面,为群众带去更便利的缴税服务。
目前,双方正在建设24小时自助车管所,推出后将真正做到全市交通管理服务360度无死角,任何时间段都可以办理业务,切实落实公安部“放管服”改革的各项工作。□云南记者 崔斌 通讯员 董燕/文 陈宽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