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飞鸿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2019年11月13日 星期

 全文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又见芦花开
□赵亭

    初冬,正是芦苇花盛开的季节。我回到川西北三台县金宝村老家,到处是一丛丛茂盛的芦苇花随风摇摆,白茫茫,轻柔柔,这种儿时的壮美景观又呈现在我的眼前,心中的喜悦油然而生。 

    我的家坐落在魏城河边,小时候,十里河床,河水清澈见底,游鱼到处可见。沿河两岸一望无际地生长着茂盛的芦苇,每到初冬季节,芦苇秆和叶子虽已枯黄,但芦苇花却在寒风中绽放,雪白的芦苇花成为冬季乡村最独特的风景。 

    家乡人民对芦苇情有独钟。据长辈讲,1934年国民党兵匪过境,在距家不远的寨子山上架起了大炮,安营扎寨,到处烧杀抢夺。祖辈们将猪、牛、羊、粮食和农具,藏进河边的芦苇丛躲过了兵匪的抢掠,人们才得以度日。儿时,每到冬季农闲时节,村里的大人们就会到河边剪拾芦苇秆回家制作扫帚、编织凉席,或将芦苇花填充到枕头里,既柔软又暖和;小孩子们则在芦苇丛中享受捉迷藏的快乐时光,或是缠着大人用芦苇秆编海螺、草蜢、蟋蟀等玩具。 

    在“大跃进”时期,人与自然不再那么和谐,家乡的芦苇被烧光、伐光,新长出的芦苇苗刚冒出几寸就被牛吃光,芦苇也不见了踪影,父老乡亲的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20世纪70年代初,魏城河下游的槐树乡鹅岭村修建了拦河大坝,建起了发电站。人们的生活因为有了电而方便,但也因此,河水变深、河床变宽,许多片芦苇被淹没。后来,化肥、农药、塑料薄膜的滥用,生活污水的无序排放,河水不再那么清澈,芦苇花渐渐开得少了。 

    可喜的是,近年来,国家注重生态保护,家乡的河道治理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实行河长负责制,河道有了专门的清洁工,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山青了,水绿了,芦苇花又开了。现在穿越在芦苇丛中,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快乐的童年时光,回到了那个无数次出现在梦中的美丽家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 本期版面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PDF软件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主管主办 中国邮政报社版权所有
邮发代号 1-100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28
电子邮箱 news@chinapost.com.cn
京ICP备15035540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