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12月4日 星期

 全文检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管理创新汇聚高质量发展动力
□本报记者 刘炳如

    经通信行业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审定,湖南省邮政物流业务分公司《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邮政中欧班列物流发展体系构建》,安徽省邮政分公司《基于构建紧密型客户关系的城市社区邮政服务生态圈建设》,浙江省邮政分公司《以集包作业促进快递包裹业务提质增效》分别获得第十六届(2019年)通信行业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一、二等奖,安徽省分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陈洪涛,浙江省分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陈清,湖南省物流业务分公司总经理傅斌勇被评为2019年通信行业管理创新优秀组织者。

    湖南物流:市场化运作邮政中欧班列

    “邮政中欧班列项目由7名工作人员负责项目的整体运营和管控,以轻资产的模式(未投入任何车辆、设备、设施等成本)运作。自2017年启动以来,已通过国际铁路运输的方式累计发运班列203列,进出口集装箱10435个(全部为重柜,零空载),运输线路覆盖6个国家、13个城市,运输货物254375吨,货值47.13亿元,实现业务收入20097万元,项目组人均劳动生产率过千万元。”当傅斌勇在推进大会上向与会嘉宾介绍创新成果时,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欧班列成为“一带一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物流通路,受到了国内企业和国际社会的关注。“无论是考虑社会责任,还是企业能力,中国邮政都承担着推动‘一带一路’走出去的责任和义务。这就要求中国邮政以国家政策为指引,参与到中欧班列领域中。”傅斌勇告诉记者。 

    运营“一带一路”中欧班列,傅斌勇说,刚开始一头雾水,为了打开局面,先后16次赴西安、重庆、合肥、金华等地进行市场调研,“我们对接当地班列平台公司、铁路部门等,向他们学习、沟通中欧班列开行情况、运营模式、关键节点、货源分布、客户需求、渠道建设等信息”。 

    湖南中邮物流合作的政府并不是湖南,而是与江西省鹰潭市政府“联姻”。为什么会选址鹰潭?傅斌勇解释说:“我们主要考虑地理位置、交通条件、铁路作业能力、物流政策、通关条件等因素,全国中欧班列45%左右的出口货物来源于“长三角”地区,40%左右的出口货物来源于“珠三角”地区,因此能够承载“长三角”“珠三角”的物流节点城市是首选。此外,铁路的作业能力也是考察的重点,必须具备货站处理和集装箱编组能力,能够确保中欧班列的常态化开行,这样最终选择了鹰潭市。” 

    “在运营中,我们负责搭建平台,对接政府政策、对接地方产业、组织客户货源、调动各运营环节资源、组开邮政中欧班列。我们还与西北部、西南部中欧班列平台公司开展国际班列业务合作,构建西南、东部、西北,即重庆、鹰潭、西安的‘品’字形发展布局。” 

    “依托中欧班列,我们开创了新的业务板块和收入增长点,形成了‘空+陆+铁’运输新模式,完善了邮政寄递业务综合服务商的功能;开拓了邮件之外的国际物流运输市场;改变了传统客户以国内企业工厂客户为主的形式,现在客户全部为货运代理公司和生产工厂;打破了内部用人机制,采取项目组制运营项目。”正是勇于创新,才取得了成效,“借助邮政中欧班列的开通,2018年,鹰潭成为全国41个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之一,吸引嘉华乐器公司在鹰潭建设生产基地,推动了中欧班列与地方产业和经济的融合。” 

    “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者,一要统筹规划,把握中欧班列未来发展方向。二要不断创新,不拘泥于条条框框。三要发扬湖南人‘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精神。物流环节很多,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沟通协调,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差错。”傅斌勇说。

    安徽邮政:“家邮站”打造城市社区服务生态圈

    “安徽邮政建成并运营‘家邮站’1909处。‘家邮站’年服务用户总人数达2200万人次。自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代投邮件2449.8万件,月代投包裹量178万件以上。按照一名揽投员一天投递160件测算,相当于节约370名用工。实现包裹快递业务收入达3000万元,分销类产品金额达1953万元,金融转介、代收代缴金额过亿元。”陈洪涛用一连串数字向记者描述建立“家邮站”取得的效果。 

    为什么建设“家邮站”?在陈洪涛看来,无论是从主动担当的央企来说,还是为了适应新业态邮政业务转型发展、解决“量增增人”用工困境、承接政府“放管服”和搭建农产品进城渠道的需要来说,都必须创新商业模式。 

    建设“家邮站”,一方面让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便民服务;另一方面,承接政府部门“放管服”功能,为居民提供更丰富的选择。此外,将“家邮站”建设在住宅社区单元房内,还能解决投递“最后100米”问题。随着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城市金融进社区势头的强劲,社会快递企业社区服务发展迅猛,对邮政企业布局城市社区终端渠道、推进城市社区生态圈建设,形成了挑战和威胁。包裹快递业务量日益增长,给原本基于满足邮政普遍服务的实物网络带来了冲击。业务发展与新增人员是一对矛盾关系,发展业务不能简单依靠新增人员拉动,增加人员就等于增加了企业的人工成本,采取传统的“量增增人”方式显然不是最佳选择。只有通过创新商业模式,才能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用工增量困境。结合农村电商的农产品进城、邮政分销等业务,搭建城市社区销售渠道,实现优质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投送上门不超过28小时,扩大农产品进城销售、特色分销产品的销售渠道和规模。 

    “建设‘家邮站’,我们在选址布点上、业务叠加上、运营机制和末端投递上都进行了创新。”陈洪涛说。在选址布点上,既要考虑便于网络组织、业务叠加等因素,又要考虑社区住户规模、邮件量等因素。在业务叠加上,“家邮站”主要服务社区居民,通过联系社区住户,抢占城市社区市场。根据社区特点、服务人群等因素,选择叠加的业务和服务。在运营机制上,实行自上而下四级管理架构:省分公司、市分公司、县分公司、支局所。由支局所进行属地维护管理,即将“家邮站”按片区划分到对应的支局所管辖,由支局所的渠道经理负责“家邮站”的日常维护工作。由支局所负责人、包裹快递揽投员、普邮投递员、渠道经理4个角色,分别从站点属地管理、包快揽投、分销产品配送等方面,加强与“家邮站”经理人日常联系。在末端投递上,加大区域内包裹快递投递信息、报刊订阅信息等大数据的分析挖掘力度,按板块设置投递部的服务范围,改投递段道为投递圈,以住宅小区“家邮站”为支点的城市投递网络,打造生态圈网络组织模式,解决城市区域投递问题;将邮政投递员从投递压力中解放出来,将其逐步培养为邮政的业务宣传员、营销员、信息员。 

    “安徽邮政以渠道平台化为指导,打造消费场景,强化源头获客,不断深化城市社区服务生态圈建设,构建‘便捷生活 贴心服务’的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对于“家邮站”的未来发展方向,陈洪涛思路明确。

    浙江邮政:集包促进快包业务提质增效

    “通过实行集包,可以让成本更省,不仅包括收寄成本,还包括处理成本、时间成本、建设成本。”陈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来说明集包取得的成效,“较散件模式,集包模式每经转一次,分拨中心节省2小时以上。按照10月全网收寄日均量1667万件来算,如果对3公斤以下的邮件进行集包,全网全年预计可节省处理成本19.47亿元。浙江邮政自2017年开始实行集包模式,相比散件模式,2017、2018年,在少投入5.88亿元的情况下(不含土地建设成本),实现了能力大幅提升。” 

    “快递物流业是微利行业,若想盈利,一靠规模,二靠精细化和低成本扩张。”陈清说,集包是物流行业的通行做法。所谓集包,即是在收寄点或集包点(县和地市)对于同一路向的邮件,将快件实物以集包袋盛装,信息与集包绑定,经过中转局时集包袋无需开拆,将一个集包视同一件邮件进行袋牌扫描,直至寄达局才进行集包袋开拆、分拣和信息接收的一种作业模式。而邮政运送邮件以前采取散件模式,“散件模式,在包裹量规模小且以大件为主的情况下,是合适的选择;随着业务量的增加,散件模式重复处理多、作业效率低等问题日益显现,难以促进快包业务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对快包业务进行集包模式变革,是打造行业‘国家队’的需要。”陈清说。 

    通过集包不仅节省了成本,而且效率更高了:以杭州、宁波、温州、金华发往长三角邮件集包为例,一袋邮件扫描环节耗时可节约40秒;每次经转可节省2小时;件均分拣次数由散件模式的3.58次减少为集包模式的2.25次。 

    集包作业赋予网络组织的柔性更强了,浙江邮政在保障邮件时限的前提下,实施邮路多点串跑模式,避免邮件多次落地、重复处理。陈清拿杭州发贵阳邮路举例,若杭州发车时车辆仅装载3/4的容积,则可由金华进行填装剩余1/4的容积,由于邮路运行时间紧,在金华的填装时间要求短,而集包作业正好使得装车速度得到保障。 

    “全省单个邮件集散点的组网模式已经不适应业务的发展,省会中心局越来越成为网络运行的堵点。”陈清认为,通过集包,则可利用区域小集散快速经转。浙江邮政建立分中心,并结合原有中心局和县域中心,形成三级网路运行体系。至目前,浙江邮政已设立杭州、台州、金华、绍兴等4个省内集散中心。 

    “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者,要以问题为导向,解决问题有两种方式,要么小修小补,要么推倒重来。”陈清说,“集包只是我们寄递业务的改革举措之一,我们共进行了五大改革,一是处理流程改革,二是组网模式改革,三是‘准加盟制’改革,四是网运实体化改革,五是体制改革,为把中国邮政打造成为行业‘国家队’贡献浙江邮政的力量。”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 本期版面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PDF软件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主管主办 中国邮政报社版权所有
邮发代号 1-100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28
电子邮箱 news@chinapost.com.cn
京ICP备15035540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