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是邮政的标准色。一个月前开展的“绿色邮政宣传周”活动,向社会展示了绿色邮政建设行动的初步成效,狠狠地展现了行业“国家队”的风采。但从快递行业的绿色实践来看,由于无法形成商业模式,绝大多数企业都处于探索的阶段,这也是当前绿色邮政建设行动的痛点。
自2017年上海等城市实施垃圾分类以来,部分企业抓住时机,摸索可行的商业模式。日前,合肥工业大学的学生发明了家用智能分类垃圾桶,通过语音即可将不同垃圾快速分类。该发明目前能语音识别60种垃圾,斩获2019年金砖国家青年创客大赛一等奖。有企业研发快递垃圾分类机器,该机器可通过人机结合的方式回收快递包装等垃圾。某快递柜企业试水废纸回收机,一天可回收40余公斤快递包装废纸,投放纸箱的柜体和塑料袋、胶带、填充物等柜体是分开的,便于后续分类和处理。随着垃圾分类的普及,将会有更多企业建立相应回收体系,以减少成本。快递企业也在政策倒逼之下瞄准商机推出相应产品,诸如窄胶带、使用克重低强度高的包装箱以及循环箱等,它们或许是最快可以利用该体系建立商业模式的行业。当然,单个企业无法建立完整的回收体系,作为行业“国家队”,中国邮政应协助政府推动回收体系的建立,促进整个快递行业在绿色方面的发展。
现阶段,快递的绿色包装主要可以从循环使用、可降解材料、优化升级包装材料三个角度出发。传统纸箱和环保包装的关键在于成本,降低成本的另一举措就是增加循环次数,这就涉及整个作业体系和回收体系的建立。中国邮政一方面要积极研发和制定行业标准,在不影响快件寄递安全的前提下,设计和使用规格统一的包装或缓冲物;制定作业生产规范,避免违规分拣操作;探索开发使用循环包装信息系统和回收装备。另一方面,要探索商业模式,以回收为入口,前期推出相应的激励措施改变用户的行为习惯;后期借助信息技术和机器设备等,和快递的配送相结合,建立回收体系;与产业的上下游,包装生产企业、运输企业等达成生态协同,实现商业化的回收再利用,从而大幅降低成本,促进绿色邮政建设行动的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