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津) 日前,《成都商报》头版头条一篇报道引发社会关注。该报道以《报刊亭有望回归成都街头》为题,深入探讨邮政报刊亭转型升级问题。
邮政报刊亭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文化惠民、服务为民的一项便民举措。《成都商报》介绍了恢复设置邮政报刊亭的背景,分“90后”支持、卖报人说、如何改造等3个部分,客观描述了市民对于邮政报刊亭的看法,多角度呈现了未来邮政报刊亭升级后的面貌和功能。报道指出,报刊亭能极大地方便老年人对于报纸、杂志的需求。对于“90后”而言,很多潮流杂志也可以在报刊亭购买,设置报刊亭能满足其追偶像的需要。同时,建议报刊亭结合当下的需求,增加更多服务和功能。未来邮政报刊亭将与成都的文化氛围相结合,在业务上拓展更多的便民服务,比如代收邮件、缴水电气费、缴话费、代缴罚款等,最早明年可以上线。
“根据之前的设计方案,我们想将报刊亭升级成智能无人亭。”成都市邮政分公司文传部负责人王燕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在拆除老旧报刊亭的同时,新的报刊亭设计方案已经出来。无人报刊亭除了卖书、卖报刊,亭内还可以放置文创产品。无人亭的选址更加优化,尽量选择人多、游客多的地方。作为智慧成都的象征,它的外观将做成类似熊猫邮亭的样子,期望未来可以成为成都街道上的一道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