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任职于邮储银行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直属支行。2018年8月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作为驻村扶贫工作人员,我和团队积极践行邮储银行推进精准扶贫的有关决策部署,行走在精准扶贫第一线,为推进当地脱贫攻坚工作而奋力拼搏。
一线走访小微
怒江州地处云南省西北部,怒江中游,这里有壮美的高山峡谷,有举世瞩目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还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但这里也是中国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脱贫难度很大的地区,是全国深度贫困的“三区三州”之一,2018年7月11日,怒江州进入第一批“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名单。
2018年3月,我从腾冲出发,一路驱车赶赴怒江州工作,沿途来不及欣赏秀丽的风光,却对崎岖的道路、险峻的山势发出了感叹,车窗外不时可见崩塌的山体和滚落的碎石。出发前,我特意查阅了怒江州的资料:这里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3.6%、垦殖系数不足4%、贫困发生率达38.24%……这些信息告诉我,接下来的工作十分艰苦,扶贫工作任重道远。
抵达怒江后,我和同事顾不上舟车劳顿,连夜拜访了怒江州银监局。在与银监局的领导交流中,我们发现,金融行业对当地小微企业和地方经济建设的支持还有所欠缺。拜访结束回到支行,我查阅了系统数据,发现怒江支行的工作重心放在扶贫贷款和再就业贷款等批量业务上,小微企业贷款存量仅有1笔,近年无项目贷款上报。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上做出个样子来。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和同事走访了大量的小微企业,了解小微企业最需要的是什么。这为日后推进扶贫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怒江的小微企业呈现出“小、弱、散”的现状。发展初期的小微企业无合适的抵押物,上下游客户关系散乱且缺乏稳定性,抗风险能力弱,无法形成规模化发展。这些让我明白了,为什么长期以来世界各国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无法提供有效支持。
面对困难,我和团队没有放弃,而是坚持走访调研,对接省农业担保公司,结合地方政府对劳动密集型企业、青年创业贷款等多种扶持政策开展工作。这期间,我们经常驱车10多个小时到小微企业进行调查,经常深夜还在与小微企业洽谈融资方案。最终,在省、市分行及各级领导的指导下,怒江州支行打破了过去小微企业贷款的局面,实现投放小企业贷款2677万元,建立起有效的源头营销渠道和市场开拓方式,提前完成了支行全年小微企业净增任务指标。
当然,在金融支持小微企、助力脱贫攻坚的路上,我和团队不会停下脚步。在小微企业贷款初见成效的同时,我们也在积极对接地方政府项目融资。
贫困超出想象
精准扶贫工作是怒江州的首要任务,怒江州支行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安排专职驻村队员到兰坪县石登乡庄河村参与脱贫攻坚,支行相关负责人也每月到驻村工作点走访调研。
到怒江后的第二个月,我和同事驱车10多个小时前往驻村点进行调研,沿途的道路比起进入怒江州的地段更加艰险。此前,有多名驻村干部在这条道路上为怒江州全面脱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抵达驻村地庄河村已是傍晚,四周一片漆黑,我们来不及洗漱休整,第一时间就与当地村委会干部进行交流,了解情况,直到深夜才去休息。
次日凌晨6点半,我被一阵读书声所惊醒。打开窗户,发现读书声来自一幢只有两面墙体、屋顶破败不堪的土基房内。走到这勉强可以称得上房子的建筑前观察,我发现屋内灯光昏暗,一块塑料布将房间一分为二,两边各放置一块仅有简单支持的黑板,几张破旧的课桌旁20多个稚嫩的脸庞正在大声朗读。由于灯光昏暗,无法覆盖到每个角落,小朋友们都把脑袋凑到离书本约有一指远的距离。
此情此景让我的心酸楚起来,我决心为这里的孩子们做点什么。随意洗漱后,我出门前往村委会。昨夜黑乎乎的村落现在完整地呈现在眼前,凌乱分布的破旧民居,有的已坍塌一半却还有人居住,远处都是40度以上的坡地,看起来没有一片适合大规模种植农作物。
在村委会干事和驻村队员的带领下,我和同事逐户走访村民。“真穷啊”是我的第一感受。这里生活条件艰苦,自然环境恶劣,村民饮水困难,大部分人家唯一的家用电器是一盏发黑的电灯,因病致贫让这个村很多人常年患病。从村民那里得知,我早上看到的房子是村里唯一的小学,上初中的孩子每天则要步行3~4小时到乡里读书。村里土地贫瘠,不适合种植经济作物,村民思想保守,不愿发展养殖,还特别抵触银行贷款。虽然挂联单位和邮储银行这两年积极捐款捐物,帮村里修建了水泥路、水塔等便民设施,但要想从根本上帮村里脱贫,必须发挥村民的内生动力,让他们自己主动摆脱贫困。
临走的时候,我和同事将身上的钱全部留给了驻村队员,拜托他们给村民购置一些生活物资。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将邮储银行的普惠金融落实到庄河村。
“信用村”建成了
接下来的几个月,我带领团队多次对庄河村进行调研,逐户给农户做工作,打消他们对贷款的顾虑,同时,用已经建成的“信用村”投放信用贷款后的多起成功案例,向村委会、村民进行宣传。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我们克服了道路时通时断、村民犹豫不决等困难,终于在8月份完成了“信用村”建设的前期流程,9月份完成挂牌和贷款投放。这些贷款将帮助当地的乡亲发展特色产业,使孩子们早日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早出晚归,为一笔扶贫贷款信贷员需要步行4个小时的山路进山调查;风餐露宿,多少次在调查的路上一堵就是10多个小时;翻山越岭,每位信贷人员的足迹都遍布村村落落……这样的场景对我和同事来说,都是常态。我们团队的每个人身上,都有许多故事值得一写。
我们深知,在怒江这片热土上,我们所做的还远远不够,怒江州支行未来还将继续加大金融扶贫的力度,让大山深处的怒江乡亲们迎来一个更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