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飞鸿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2020年1月17日 星期

 全文检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绿色融进了荒原
□冯前明

    

    前不久,大庆铁人学院与黑龙江邮政博物馆签订合作协议,黑龙江邮政博物馆成为大庆铁人学院的教育培训基地,从邮政角度感受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达成协议不久,就有几位大庆铁人学院的学员专程来到博物馆,聆听邮政人当年为石油会战服务的故事。 

    当参观到《油田鸿雁》版画时,几位学员停住了脚步。“这幅版画是当时邮政服务油田职工的一个缩影。一位女邮递员身背邮包,冒着风雪把邮件送到井场,油田职工们立刻围拢过来,眼神中充满了对来信的期盼。”听到讲解员深情讲述,学员们被这画中表现的情景所感动。学员都是石油人的后代,当年大庆石油会战,她们的父母从玉门、新疆油田调来参加会战,她们从此画中看到了父母那代人的奋斗身影,不由感叹道:“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不仅是石油人的实践和创造,还融入了邮政人的心血和汗水!” 

    挺进荒原 

    荒原,指松嫩平原、三江平原以及黑龙江谷地等广大荒芜地区,亦称“北大荒”。当年,这里风雪呼啸,野狼出没。艾青曾在这里写下长诗《踏破荒原千里雪》,聂绀弩在《北荒草》中喟叹:“不有天神下界,匠星临凡,天精地力,鬼斧神工,何能稍改其面庞!” 

    1959年9月26日,位于松嫩平原上的松基3井,喜喷工业油流,大庆油田由此诞生。 

    “出油啦!出油啦!”那一刻,沉睡千年的北大荒欢呼和震撼起来。勘探出油,春雷滚滚,天南地北的石油大军,挥师松嫩平原腹地萨尔图,展开一场石油会战! 

    石油会战初期,原本为服务萨尔图居民点而建立的萨尔图邮电支局仅有7名职工、一间60平方米的土房、一辆运送邮件的马车。那段日子,白天晚上,邮电局土房里挤满了办业务的油田职工。进口包裹一天达到2000多件,多是油田职工等着穿的棉衣。节假日一天开发汇票2700多张,是平时的5倍。上班时间办不完,下班后继续办,当营业员送走最后一位客户,常常已是深夜。显然,萨尔图邮电支局落后的设施条件不足以服务好油田职工。 

    怎么让会战大军听到党的声音?家信、包裹如何及时送到油田职工手中?提升邮电通信能力是当务之急。在石油会战办事处,铁人王进喜的声音震天动地:“这下咱们可是掉进大油海里啦!甩开膀子干吧!邮局的同志敢不敢打擂?” 

    当时,大家都叫王进喜“铁人”。他来到油田后,一不问吃,二不问住,先问钻机到了没有,井位在哪里,最高纪录是多少。钻机没到时,他带领队友上火车站干义务工。等钻机一到,没有吊车、拖拉机,他领着队友人拉肩扛,硬是把钻机抬了上去,立了起来。为了工作,他连续五天五夜没离开井场。“向铁人王进喜学习!”石油会战办事处里,邮电、运输、公安等单位职工都响亮地喊出了这句口号。 

    在铁人精神的带动下,为满足广大油田职工的迫切需要,黑龙江省邮电管理局勇于“应战”,在原安达县邮电局的基础上改设安达市邮电局,并从全省邮电部门调集百余名干部职工为石油会战服务。为保证油田开发的指挥联络工作顺畅进行,黑龙江省邮电管理局组织开通了萨尔图至北京、萨尔图至哈尔滨、萨尔图至安达的油田专用通信线路。一番举措落地后,萨尔图地区的邮电通信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深入荒原 

    当时,石油会战设立3个战区,会战队伍分散在方圆几百公里的范围内,每个战区间相距几十公里。 

    油田开发到哪里,通信服务就跟到哪里。邮电局组织流动服务人员,深入到荒原,为散落其间的井场和帐篷里的油田职工服务。 

    5名邮电职工,在72个井场、厂矿间定时、定点提供流动服务,一双铁脚板,一走就是几十里,因为井场都在荒无人烟的草原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冬天时,迎着呼啸的北风和迎面打来的飞雪,他们苦苦跋涉着,到达一个井场,卸下一部分邮件,又向下一个井场前进。长篇报告文学《奠基者》有一段这样的描述:“这儿真是奇冷啊!井台上刚刚泼上的热水,仅仅冒了几丝白烟,就变成了硬邦邦的冰碴。再看那铁塔四周的帆布上,挂满了密密麻麻的冰凌,阳光一照,如同瀑布一片。再看看零下二三十摄氏度下工作的工人们,因为不停地提钻下钻,那泥浆劈头盖脸地到处飞溅,他们的身上,个个都像穿了厚厚的盔甲……” 

    油田职工一身油、邮电职工一身土。在冰天雪地里跋涉的邮政人同样把全部力量献给了祖国的石油事业。吃不上热饭、喝不上热水,受了伤、崴了脚,他们却没有一个人当逃兵。“王铁人能宁可少活20年也要拿下大油田,我们就不能多跑几里地,把邮件送到井场?”他们受到铁人精神的鼓舞,常常以此互相鼓励。 

    融进荒原 

    石油会战初期,前所未有的困难摆在石油会战队伍面前。会战领导小组作出了《关于学习毛泽东同志所著<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决定》,组织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干部职工学习这两部著作,用这两部著作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组织和推进大会战的全部工作。在石油会战战区内,掀起了学习“两论”的热潮。 

    在油田职工学习“两论”热潮中,萨尔图邮电支局流动服务人员王丽君送来的党报党刊成了“及时雨”,她还把报刊征订点搬到了井场上。一组数据显示:1965年前10个月,萨尔图邮电支局代售毛泽东同志“两论”单行本达8200余册。“两论”让奋战在荒原的石油大军坚定了理想信念,获得了指路明灯。 

    油田职工忙得热火朝天,邮政流动服务人员也加入进来,男同志帮着搬运设备,女同志则帮着缝补衣被、刷锅洗碗、择菜洗菜,代买日常用品等。他们把自己投进石油会战的熔炉中,练就了钢筋铁骨,被会战大军誉为“油田鸿雁”。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1960~1964年,邮政流动服务人员为油田职工办理汇款2.28万笔,销售邮票金额达40.7万元,邮电业务收入共计4.5万元。他们得到上级表扬200多次,萨尔图邮电支局先后在1962年、1963年被评为安达市的先进单位、“五好”单位和支援石油会战建设先进单位。 

    随着石油会战的深入开展,油田人员由1960年会战初期的5万人猛增到1965年的22.5万人。油田职工的家属投奔亲人来了,一个又一个工农村如雨后春笋绽放在荒原。 

    成千上万工农村家属的通信又怎么解决呢?邮电部门根据油田地区地广人稀的特点,克服资金、人力困难,决定在工农村设立邮政代办所。邮政代办所由工农村出房、出人,邮电部门负责业务指导和生产管理,厚植了邮政普遍服务的基础,荒原的边边角角遍布了绿色足迹。 

    通过为石油会战服务,锻炼和培养出了一支有政治觉悟、能吃苦耐劳、能打硬仗的邮政队伍。他们身上发出的光和热,温暖着脚下这片黑土,温暖着千万个油田职工的心灵;他们紧紧跟随在铁人的身后,昂首挺立在荒原,展望着未来。 

    《油田鸿雁》版画于2010年黑龙江邮政博物馆建馆之初请人创作。现在,这幅展示邮政人在石油会战时期的拼搏敬业精神的版画已成为馆藏之品。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 本期版面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PDF软件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中国邮政报社版权所有
邮发代号 1-100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28
电子邮箱 news@chinapost.com.cn
京ICP备15035540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