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春伊始,新型冠状病毒突然暴发。为保障疫情防控应急物资和群众基本生活必需品送达,邮政快递行业迅速开通全国和海外抗“疫”物资运输寄递绿色通道。截至2月29日,邮政企业、快递企业承运、寄递疫情防控物资累计4.35万吨、包裹1.52亿件,发运车辆1.72万辆次,货运航班291架次,为抗击疫情作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邮政体现出国企担当,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交通运输部、国家邮政局工作安排,并按照国家发改委的部署,承担境外捐赠物资国内转运工作以及负责新华社、民航局等捐赠物资的运输。顺丰、京东等企业同样冲锋在前,勇敢担负起向疫区、医院运送医疗物资的沉甸甸责任。在这场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邮政快递队伍是一支不可或缺的作战力量。
邮政快递业在保障经济运行中大有可为
抗击疫情的战役还未结束,一场新的战役正在打响。
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1日召开的会议上指出,要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复工复产,交通运输是“先行官”,必须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国家邮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马军胜在全系统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当前邮政业最重要的工作是一手抓疫情有效防控,一手抓科学有序复产。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落实“六稳”要求,保障经济运行是邮政业的重要任务。
邮政快递业在保障实物网购业态发展中大有可为。2019年,全国社零总额41.16万亿元,其中,实物网购占比20.7%。实物网购是主要面向个人的小批量销售,其物流基础是邮政快递,快递业85%以上的业务量也是来自电商快递。因疫情原因,实物网购业态将会加速发展,商业模式将加快创新,邮政快递业积极研发契合新业态的服务产品,叠加增值服务,服务实物网购。
邮政快递业在保障农产品上行中大有可为。2019年,中国邮政快递业支撑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超过8700亿元,同比增长24%。受疫情影响,城镇居民农产品的采购有更大比例从人群聚集的超市、菜市场转为仓配或网购形式。2020年,邮政业将继续推动“邮政在乡”和“快递下乡”的进程,启动“快递进村”工程,尽最大努力优化和保障农村末端的发展。
邮政快递业在制造业加快发展中大有可为。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制造业更加需要邮政快递企业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以适应制造业供应链优化升级。邮政快递业可加快供应链物流业务的发展,整合已有资源,取长补短提供适合制造业客户需求的综合解决方案。
邮政快递业在保障跨境贸易中大有可为。从供应链的国家安全角度,“出海”中国企业应由中国的快递物流企业提供安全、可靠的邮政快递服务;从“一带一路”的推进角度,中国邮政快递业的低成本、高效率运行是“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基础设施保障。预计疫情过后,各国将放开对来自中国的产品的临时管制措施,邮政快递业在跨境贸易保障中大有可为。邮政快递业将加大国际网络建设的资源配置,准确定位客户群体和市场需求,加快进出口国际快递业务和不经中国海关的海外国际快递业务的发展。
需求侧将企稳恢复,长期向好
受疫情影响,2020年的经济运行有其特殊性,也给邮政快递行业的市场需求带来影响。
短期内,除防疫物资和民生保障物资运送之外的市场需求受到抑制。疫情快速暴发使得防疫物资递送需求骤增,短期内,快递呈现批量运输特征,配送重量明显增长,对航空运输及多式联运的需求大幅上升,对医药冷链寄递需求大幅上升。疫情增加了民生保障需求,减少了非必需消费品的快递量,除医药和家庭必需品外的消费减少。生产端的复工调整和推迟,降低了对快递的需求,例如,义乌商品供给端的复工时间延后了近20天,对义乌本地和流量集中的目的地市场都有重大影响。
中期来看,需求有望逐渐恢复。面对疫情带来的挑战,党和政府展现出了强大的社会动员组织能力,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变。
时效类快递的需求恢复较快。各单位、组织、企业等逐步回复正常运行,个人寄递、公务寄递和商务寄递需求将快速恢复。
电商复工后需求将快速增长。从电商卖家的上游需求看,基于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升和人均消费支出的不断增长,电商实物销售模式稳定增长的基本面不会改变。而且电商卖家多是中小企业,他们更关注现金流和成本,尽早复工是电商卖家的核心利益。作为用工大省,广东、浙江、江苏等省为加快复工,疫情可控的市、县已分别出台了多项补贴、补助措施,通过各种形式“抢人”复工。
微商、流量商(网红)对快递的需求将持续增加。参考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无店铺销售对商业销售模式的影响以及此次疫情的高传染性,正在蓬勃发展的微商、流量商(网红)的销售模式将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对快递的需求也将不断提升。
同城配送业务大幅度增加。疫情暴发期间,商超配送带来的同城配送业务大量委托快递企业承担。京东快递承接了物美超市商品的上门配送;苏宁天天承接了家乐福全国209家门店的“同城配”半日达服务。消费者越来越习惯线上购物,商超配送业务将为快递企业提供新的增长点。
经济活动线上化程度加深会带来快递需求提升。疫情中遇到困难的实体零售等企业会加速线上化的步伐,居家隔离等疫情防控措施也使得网购渗透率进一步提升。行业快速高效的运输保障能力被各方充分肯定,更多企业认识到专业物流的重要性,快递进工厂将更加顺畅,模式更加多元。
综上乐观预测,疫情持续2~3个月,第一季度行业业务量规模约能恢复至去年同期的80%。
邮政快递企业疫情防控中的经营举措分析
根据对直营式的顺丰和加盟式的中通判断,快递企业均把握住了疫情中的战略重点,明确了疫情后的战略思路。
在业务、资费、利润及经营范围拓展方面,顺丰均体现出了积极、有组织、有计划的经营思路。顺丰蓄力并积极应对疫情防控期。从业务角度看,在春节和疫情防控期间,顺丰的时效产品一直在保持收件,经济类快递和快运业务恢复收件时间较晚,时效产品是顺丰的主要利润来源。从资费角度看,顺丰公告1月6日至23日对经济类业务和仓储快运类业务、1月24日至30日对全部业务收取不低于10元/件的资源调节费,由此来平衡春节期间的人工成本压力。从宣传角度看,顺丰总体宣传组织较好,不仅顺丰集团、顺丰科技等自有公众号大力宣传,也发动了业内公众号及大众媒体等传播渠道。
拓展海外市场。顺丰2月13日公布,为实现海外发展战略、提升海外资金实力、拓宽融资渠道及优化债务结构,境外全资子公司SFHI拟在境外公开发行7亿美元债券,并在2月21日公告已完成7亿美元债券的发行。
实施资本运作,补充现金流。除7亿美元的海外债外,顺丰在2月14日公布了与中信资本合作,合筹并运作3亿至4亿美元获等额人民币的物流地产基金;2月20日,顺丰公告,起息日2月21日至兑付日11月17日的5亿元的超短期融资券已到账。
“以‘数智化’推动企业从领先优势向绝对优势和生态优势转变”。2020年中通网络大会上,董事长赖梅松将“乘势而上 扩大优势 聚势谋远 全力开启中通发展新篇章”作为标题,并表示,前期积累的土地资源、网络资源、末端资源、文化优势等都不可能被轻易复制,企业已经站在了行业领跑者的位置。2020年,中通要乘势而上强信心,扩大优势强协同,聚势谋远强执行,以“数智化”推动企业从领先优势向绝对优势和生态优势转变。
稳扎稳打赢得优势,是疫情防控期间中通的主要思路。疫情防控前期,在圆通公布1月28日复工、申通公布2月3日复工(后改为2月10日)后,中通已公布2月10日复工。总体看,基于疫情防控和交通管制的影响,基层加盟网点复工将带来较大的成本压力,中通选择2月10日复工,是较为稳健的经营政策。经基层网点调研后测算,2月20日,通达系中韵达复工率约70%,圆通实际复工率超过30%,中通、百世、申通约50%;2月28日,行业总体复产率为80%,去除直营系邮政、顺丰和京东已100%复产外,预计中通复产率仍不足80%,也可看出中通总体复工节奏比较稳健。另外,2月8日,中通宣布的设立1亿元的疫情防控专项基金,要少于顺丰、圆通、韵达等其他民营同行,也能看出中通稳健复工的思路。
综上可判断,中通或采取了“后发制人”的阵地战经营思路。近年来,业务量居首的中通,或将凭借已有业务存量和利润存量的优势,在二季度初挑起或主动迎合低价竞争策略,加快挤压二线乃至CR8中的一线快递企业,以取得竞争的“绝对优势”,并加快基层网点的“吞噬”能力,加快“生态优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