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在集团公司统一部署下,各省(区、市)邮政分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中央高质量发展要求,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坚持新发展理念,认真履行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职责,积极推进邮政业务转型创新发展,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2019工作亮点
1 普遍服务取得新成效
一是普遍服务总体达标。提前一年实现建制村全部直接通邮。个人条码平信信息断点率下降至0.64‰;机要通信保密安全连续12年保持万无一失,巡视类专用邮政信箱规范管理得到强化。县及县以上城市党政机关《人民日报》当日见报率达到84%。
二是持续加大投入和保障。西部和农村地区邮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持续推进,改造网点和县局房382处。集团公司安排统购车辆590辆,项目总投资3.57亿元。
三是加强信息化支撑能力。建设上线普遍服务管理系统,推进行政处罚案件和普遍服务督导的闭环管理,实现了对普遍服务60亿元补贴项目的绩效评价管理。
四是强化督导考核机制。继续实施普遍服务补贴、结算与服务质量挂钩考核办法,强化督导落地,普遍服务管控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
五是积极推进邮快合作。在黑龙江、四川、西藏、青海、甘肃五省(区)开展试点工作。
2 经营发展保持稳增长
2019年,邮政业务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邮政公司(非寄递)完成收入1447.8亿元,实现增幅3.7%。
一是函件传媒业务加快转型。函件业务完成收入59亿元。传媒业务加速发展;发挥封片文化传播功能,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澳门回归20周年等重大活动,开发系列封片文创产品,积极研发上线数字有奖明信片;主题邮局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累计建成708家主题邮局。
二是报刊发行实现稳定增长。报刊业务在纸媒下降、数媒不断分流的影响下,完成收入87.2亿元,实现增幅4%。报刊日常订阅再创新高,全年累计实现流转额18.5亿元,增幅为39%;新接办工作扎实推进,新接办报刊315种,新增流转额2亿元;图书发行项目快速发展,实现图书收入6亿元,比增21%;数字媒体发行业务有序推进,邮发数媒产品达到107种,机构客户突破1700家,累计实现销售额3.3亿元;线上订阅量持续增长,全年组织线上营销活动百余场,实现线上业务规模18.4亿元,增幅为19.8%;圆满完成2020年度报刊大收订,完成流转额228.3亿元,增幅为4.5%。
三是集邮业务健康有序发展。狠抓“打造邮票精品工程、提振市场信心、提升产品竞争力、提高营销获客能力”四项工作,集邮业务收入超预算目标3.3个百分点。邮票发行品质显著提升,全力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等重大政治题材邮票发行;提振市场工作取得实效,通过减量、提前公布发行量、提高邮票结算价、提高设计印制水平等措施,促进市场回暖,新邮低面值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发挥“中国集邮”品牌优势,成功举办2019世界集邮展览,彰显了国家形象和邮政形象。
四是代理金融持续深化转型,完成收入1042.7亿元,增幅为4.9%。储蓄存款量质齐升,新增、规模均创历史新高,2019年个人存款新增5485.9亿元,代理储蓄规模6.16万亿元;聚焦中收转型,传统中收与新型中收齐头并进;小额辅贷试点积极稳妥推进,6个试点省份累计发放小额辅助贷款3.2亿元,结余3.05亿元,营销模式、风控机制得到监管部门认可;网点转型纵深推进。ITM布放总量达到近3万台,电子银行交易替代率达91.35%,财富客户资产增幅为22.7%,全年压降现金台席6609个,理财经理达到2.7万人,派驻综合柜员3.71万人;风险案防取得长足进步,监管处罚金额较上年下降147.26万元,同比下降33.4%,全年代理金融案件件数和案值“双降”。
五是农村电商基础不断夯实。电商分销业务收入完成118.4亿元,增幅为6.8%。平台能力明显提升,不断创新“919电商购物节”,开展“百万员工促导购”社群营销等活动,平台日均UV(独立访客)53万人次,增幅达86%,积极推动站点业务叠加,店均叠加1.5项业务;交易规模快速增长,全年累计实现批销额184.4亿元,增幅为18%,线上零售额8.4亿元,增幅为47%;农产品进城加快推进,2019年实现农产品交易额33.2亿元,增幅为28%;业务联动初步显现,带动邮政包裹寄递899.2万件,8万个邮乐购站点累计代投包裹8890.3万件,为173.4万金融客户提供积分兑换服务,兑换金额2.5亿元,“邮掌柜”联名信用卡发卡超过2万张;增值业务不断挖潜,税邮合作已在30个省份的1.76万个网点开通,手续费收入达6.2亿元,警邮业务在31个省份的地级以上城市全覆盖,实现收入3166.4万元,简易险实现保费20亿元,收入6亿元。
3 业务协同取得新突破
一是协同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建成五级协同体系,出台协同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和收益分配指导意见。
二是重点协同项目有效落地。汽车产业链、惠农、政务三大协同项目共实现收入100.7亿元,与6家车企达成总对总战略合作,各省份签约汽车行业客户26个;为8966个国家级、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提供了2项以上的邮政服务;全国警邮服务平台产生的标快业务实现收入1.1亿元;为近5000个药厂、药企和医疗机构提供配送服务;试点推广“电商邮速贷”产品,8个省份累计开发电商客户509户,放款额达6亿元,实现寄递收入0.42亿元。
三是战略客户开发创历史新高。新签约20个战略客户,创历史新高。重点客户合作创收45.6亿元,增幅为7%。
四是加快推进客户资源共享。完成CRM系统上线推广,整合6.16亿户客户,第39届全国最佳邮票评选和中国2019世界集邮展览活动创收2632万 元。
4 邮政品牌彰显新形象
一是客户体验明显改善。积极开展客户感知和服务质量立标对标达标活动,及时整改相关问题。
二是服务质量监督持续加强。组织开展普遍服务、保障“两会”和国庆服务及安全等明察暗访活动。全年查堵非法出版物4.7万册,有效防止非法出版物通过邮政渠道传播。
三是品牌形象进一步彰显。围绕“连接美好 无处不在”的主题,建立以央视“品牌强国工程”合作为核心的多媒体立体传播矩阵,突出宣传邮政新优势和寄递新作为,荣获“榜样100品牌”称号,绿色邮政项目获得2019年度全国交通运输优秀文化品牌称号。公益包裹影响力持续提升,成功组织“爱心包裹”项目10周年系列活动,该活动10年来累计募集8.5亿元,惠及692.9万人。
四是管理创新成果丰硕。44项优秀管理创新成果荣获2019年全国邮政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其中,3项成果荣获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
2020总体思路
坚决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集团公司年度工作会精神,坚守“人民邮政为人民”服务宗旨,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四梁八柱”发展战略为指引,全面保障和持续提升普遍服务水平,加快传统业务线上化数字化创新,深化代理金融业务转型,推进渠道平台叠加赋能,构建农村电商发展生态,推动邮政业务高质量发展,为打造行业“国家队”、实现中国邮政二次崛起发挥积极作用。
2020重点工作
1 加强党建引领,全面落实国家战略要求
邮务板块作为集团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的主要承担者,是中国邮政“政”字的重要体现,第一要务就是要确保不折不扣完成党中央交给我们的任务。
一是加强党建工作,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二是强化宗旨意识,确保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三是结合邮政实际,服务好三大攻坚战。提高政治站位,助力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代理金融风险管控再上新台阶,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2 提高认识,强化管理,创新服务,全面保障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
一是切实解决思想认识问题。
二是压实普服督导考核。
三是确保普遍服务网点规模稳定。
四是确保网点建制村“真”通邮。
五是继续提升县以上城市《人民日报》当日见报率。
六是确保网点正常运营。落实网点设备和工具。强化履职尽责教育培训。严格网点着装管理。
七是加大信息化支撑力度。
八是强化支撑保障。用好补贴资金。增强投递能力。落实网点视频监控。
九是确保机要通信万无一失。
十是狠抓普服产品质量。巩固平信丢损率压降成效,建立约投挂号质量监控机制。做好窗口普包服务,稳定业务规模。狠抓缺报少刊整治,加强报刊时限管控,建立时限指标体系,保证报刊100%妥投。
3 增强信心、锐意进取,推进基础业务转型创新
邮政基础业务的发展必须要以改革、创新、开放、共享的新理念引领转型。
一是函件传媒业务向线上化、数字化创新转型。加大中邮传媒智融平台资源整合力度。强化产品包项目研发和应用。加大数字明信片推广力度。赋予纸质函件产品数字化元素。加快建设微信圈营销社群。分步推进自有媒体建设与联网。
二是坚持纸媒与数媒并重,加快报刊发行向多媒体发行服务商转型。精耕细作纸媒市场,扎实推进报刊日常收订,持续推进报刊新接办,强化图书发行能力。强力推进数媒业务。增强在线订阅运营能力。
三是集邮业务向“集藏+文化消费”转型。提振市场拓精品。项目引领稳规模。统筹产品强品牌。创新模式谋增量。通过贵金属仿印产品谋市场;通过个性化邮票谋转型;通过封装交易新服务谋空间。拓展渠道获新客。
四是创新发展文创业务。整合内外资源,打造中邮文创品牌。加强与社会知名品牌合作,做实文创项目。整合渠道和客户资源,做强销售。
4 提高发展质效,深化代理金融转型
一要辩证看待新冠肺炎疫情对代理金融的影响,化危为机,坚定完成全年收入目标的信心。
二要做实政府重点项目、代发工资、对公存款三大项目。
三要打好客户倍增四大战役。
四要做优做强网点。
五要做细做好结构调整。
5 强化叠加赋能,推进渠道平台转型
要以开放、共享、合作的理念,建立邮政网点从职能管理向运营管理转型的机制,以分类叠加、业务创新、场景营销为主线,加快推进渠道平台转型。分类施策,推进网点转型六个模板落地。推进医药零售模式试点。尝试商圈网点3C体验模式落地。
6 聚焦下沉市场,构建农村电商发展新生态
农村电商是中国邮政改革发展的“四梁”之一,是实现以商流带动物流和资金流,巩固邮政在农村市场地位的有效抓手。各省份要围绕抢机遇、强平台、建渠道、做批销、优农品、构场景、推协同、促变现、树品牌、活机制“十大抓手”,做细做实各项工作。
7 提升线上运营能力,打造线上线下融合优势
要以互联网思维打造线上新产品、营销新模式、获客新场景,增强线上能力。
一要创新邮政线上产品和服务。
二要加大线上平台合作力度。
三要推进线上流量互联汇聚。实现邮务、寄递、金融三大板块线上流量汇聚,相互引流。同时,积极与第三方大流量平台合作,打造流量场景,快速提升邮政线上流量。
8 加强客户共享,促进板块协同发展
协同是中国邮政最重要的战略、最核心的优势。以协同整合产品资源、数据资源、客户资源,形成独有板块协同优势参与市场竞争。
一要完善协同制度体系建设,为协同战略落地赋能。
二要重点推进惠农合作、汽车产业链、政务服务、医药市场、电商市场和军民融合六大协同项目为板块发展赋能。
三要持续扩大“朋友圈”,不断提高“含金量”。加大总部客户开发。强化政府部门客户合作。提高已签项目成效。
四要抓好CRM系统应用,推进客户和平台协同。狠抓会员发展和客户信息共享授权。规范数据标准。抓好系统融合。开展精准营销。
9 改善客户体验,提高邮政品牌影响力
一是深入开展客户体验,推动业务流程重塑。
二是扎实推进服务对标,促进服务品质提升。
三是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服务监督。
四是加强品牌传播,助推业务发展。
五是规范品牌管理,统一企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