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4月24日 星期

 全文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遵循客观规律 增强大局意识 抓实抓细抓落地
□浙江省邮政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陈清

    习近平总书记在《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中指出,做工作既要大处着眼,提出前瞻性的工作思路;也要小处着手,拿出具体的工作措施,抓好落实,取得实效。刘爱力董事长在谈学习《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和《庖丁解牛》的体会中也强调:“我们的工作一定要像毛泽东主席和习近平总书记教导的那样,一定要掌握事物的本质、规律和事物之间的联系,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具有履职尽责的主观意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行家里手’,才能履职尽责,才能享受工作、快乐生活。”在寄递业务发展中,浙江省邮政分公司将围绕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打造行业“国家队”的目标,遵循行业规律,不断增强大局意识,进一步在抓落实上抓实抓细。 

    遵循规律和服从大局 做好工作的必由之路 

    疫情期间,浙江邮政的寄递业务遇到了邮件积压和投诉问题,我们习惯将这些问题归因于能力不足、人员紧缺;解决问题的方式更多的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所以会如此,一方面是我们没有像庖丁一样对待自己的工作,没有深入透彻地研究行业规律,没有成为“行家里手”;另一方面是一些基层单位本位主义作祟,大局意识缺失,对集团公司的部署要求理解不到位,对全网缺乏责任感,口号喊得震天响,具体工作不落地。 

    一年多来,在新一届集团公司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中国邮政的寄递业务已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指导思想:加快打造行业“国家队”是目标,“三个视角”“三大规律”是方法论,“八大市场”是方向,“八大整合”“五大突破”是路径,构建市场、时限、服务、成本和科技“五大优势”是最终落脚点。寄递业务是网络型业务,没有谁能不靠大网独自发展;相反,如果谁“掉链子”,却可以轻易影响全网。寄递业务发展必须有大局意识,打造行业“国家队”的目标就是大局,我们必须做到全国一盘棋,既需要集团寄递事业部基于行业规律进行强有力的统筹规划,也需要各基层单位增强责任感,严格执行相关工作要求。 

    如今,“极快的时限、极低的成本”已是主攻经济件市场的快递企业的标配,不能同时做到这两点就无法在市场立足,而通过将相同路向的多个邮件集合成一“包”,减少处理次数、提高处理效率的“集包模式”,正是这种行业特性得以形成的关键法宝。正如刘爱力董事长指出的,集包模式就是当前技术条件下中国快递行业的最佳实践,是最普遍的行业规律。如果对这个规律不真正理解、不踏实遵循,就无法在市场竞争中跟上节奏,也就无法实现行业“国家队”目标。

    遵循规律 才有可能事半功倍

    庖丁之所以能“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正是因为他做到了“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他通过遵循客观规律,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实现了对资源(刀和体力)的最大化利用。同样的,寄递业务只有遵循集包模式这个行业规律,才有可能在节省投资和运营成本的同时,使流程更简、效率更高、时限更快。

    集包模式在节省投资和运营成本方面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可降低投资成本。一套处理能力50万件/天的散件处理模块,投资成本需8000万元,而一套日常处理能力150万件/天的简易分拣+矩阵分拣设备仅需2500万元,性价比差距巨大。二是可降低处理成本。经前期测算,集包模式下,全国邮政快递包裹日均处理成本较散件模式可节省530余万元。三是可降低运输成本。集包后即可使用高栏车,相同车型,高栏车的装载量要远高于厢式车,比如,同为9.6米车,高栏车的装载量较厢式车平均高33%以上,件均成本可显著降低。

    同时,集包模式在提高处理效率、缩短时限、保障运行上也有明显优势:一是实现全流程快进快出。首先,扫描时间更短,集包后一袋邮件扫描环节可节约40秒,按全国邮政快递包裹日均业务总量测算,散件模式耗时是集包模式的8.1倍,相当于需要2.18万人每天多干1小时。其次,经转速度更快,以9.6米车装、卸为例,散件模式经转一次平均需3小时,集包模式仅需1小时,经转次数越多,节省时间越多。最后,分拣次数更少,以杭州、宁波、温州、金华发往长三角快包件均分拣次数实测,散件模式平均需分拣3.58次,集包模式需2.25次,散件模式较集包模式多59%。二是可显著提高省会中心局等重要节点的处理效率。以杭州邮件处理中心为例,目前其设计能力为54万件/天,散件模式下,有80万件需上机处理,必然会导致堵塞;集包后仅35万件需上机处理,问题迎刃而解。三是可显著增强网络组织的柔性。省际邮件的标准路由是“县—市—本省会中心—外省会中心—市—县”,虽然理论上可以根据业务量灵活组织邮路,但实际上因散件模式装卸车耗时过长,达不到时限要求而无法操作;集包模式大幅缩减了装卸车时间,使灵活组织邮路成为可能,目前已经实现“县—市—本省会中心—外省会中心—市—县”“县—市—本省会中心—外省某市—县”“县—市—外省会中心—市—县”“县—市—外省某市—县”和“县—外省某市—县”五种路由,且市与市、县与县之间均可根据业务量和发运计划任意组织串跑和集中发运。

    需要强调的是,集包模式作为一种工艺流程,不是简单的“装袋打包”,只有全网每个环节都真正理解、严格执行,才能发挥出其成本低、速度快、柔性强的优势。

    心怀大局 才能做到不走弯路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学习曹冲称象,善于把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这头‘象’,置于构建和谐社会全局这条‘大船’上来定位和谋划”。集包模式让快递企业能够在业务量激增时爆发出巨大的消化能力,也就是说,越是业务量大越能体现出集包的优势,但集包模式的真正落地,还需要把本地的工作放进全网来定位,放入行业来谋划。

    要协调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出口端如果不集包,表面上看可以节省一些收寄处理成本,但代价是全网处理成本增加,整体时限延长,反过来又会极大增加收寄单位后续营销工作的难度,这种恶性循环损耗了企业资源,伤害了客户体验,弱化了中国邮政的整体竞争力。反之,出口端如果按规定高质量集包,是可以在处理环节获得回报的。据前期实际支出口径测算,集包后出口省可节省处理成本0.152元/件,远高于集包打袋付出的成本,同时,进口省也可节省处理成本0.198元/件,实现了双赢。

    要在管理上借鉴行业最佳实践。行业的集包标准一般是3千克以下必须集包,一个集包袋能装下4~5件必须集包。如不按要求集包,要么拒绝接收,要么增收处理费并处以罚款。在这种政策下,“通达系”快递企业的实际集包率均在97%~98%左右。这些标准和做法都值得借鉴。我们还可以在管理上强化经济手段,辅以行政手段,一方面可以提高对散件的结算价格,降低对集包的结算价格,倒逼成本压降、资费优化和产品结构优化;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各省(区、市)全量集包率目标值,加强考核。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 本期版面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PDF软件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中国邮政报社版权所有
邮发代号 1-100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28
电子邮箱 news@chinapost.com.cn
京ICP备15035540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