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深度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2020年7月29日 星期

 全文检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入局“新消费”之
本地生活,约吗?
□本报记者 杜芳 杨光 王谧 实习记者 杨艳 通讯员 李玲娜 林攀

    同城经济的发展让本地生活服务行业快速崛起。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同城服务需求变得高频起来,除了餐饮外卖,还有各种外卖、配送服务在城市兴起。以外卖O2O市场为开端的本地多元化生活服务发展至今,已包罗同城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代买代送、跑腿配送、上门服务、吃喝玩乐等。在此新消费时代,阿里巴巴、京东、国美等众多巨头都在扩张版图,抢滩本地生活的市场,采用快零售模式,调整和扩建网络。 

    受今年疫情影响,即时配送需求量暴增,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即时配送问题,成为零售业探索的方向。从最早“便利店”承担这个角色,到现在的“前置仓”“快递收货店”“社区物业”,零售巨头都在搭建零售网点和基础设施,实现消费场景的链接,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在本地生活战愈演愈烈的当下,有着“三流合一”优势的中国邮政到底做旁观者还是入局者?答案毋庸置疑——


    

□朵朵/绘

    本地生活,来了!

    7月24日下午4时,记者在位于西客站的北京市邮政分公司渠道平台部,通过“邮政菜单”微信服务号订购了新上线的爆款新品——优家比尔森啤酒。 

    7月25日下午4时,记者在位于东直门的家里,收到了EMS送来的、带有保温包装和邮政标识的啤酒。 

    这,就是典型的本地生活。 

    如今,近六成的中国零售交易受到数字化影响,生活服务市场也同样收获改变带来的红利,行业的线上渗透率逐年递增。(见表1)


    

表1 生活服务行业交易线上渗透率

    据商务部服贸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正在使生活服务业新的服务模式加快演变。主要变化有:线下向线上加速发展,生活服务业的数字化程度得到了较大提升,企业或个人单独开发数字化平台或者与大的电商平台合作,通过互联网进行业务拓展、客户沟通、订单达成、物流和配送管理;服务的标准化、工业化程度提升,同时,服务多个餐饮门店、餐饮企业的中央厨房在快速发展,标准化的生鲜配送、半成品配送的订单量都在迅速增长;行业融合互助,不同行业之间、平台企业和商户之间抱团取暖,相互融合,相互支持;全面推广无接触配送,尽最大可能减少消费者与企业员工的直接接触。 

    而疫情过后,消费者对于外卖等生活服务平台的使用意愿也显著提升。(见表2)


    

表2 消费者对生活服务平台的使用意愿显著提升

    疫情带来的社交隔离,间接推动了众多知名线下品牌的线上化。比如,迪卡侬、新华书店、万豪酒店、国大药房、全国12家博物馆、悦诗风吟、智慧菜场纷纷上线饿了么,星巴克、奈雪的茶等线下店铺纷纷推出线上点餐和外卖的APP或小程序,开启了“跨场景消费+即时配送”新模式。此外,线上买菜、买药也越来越成为更多年龄段客户的消费新习惯。 

    可以说,疫情不仅改变了消费者行为,也加速了本地零售经济的发展。无论是从客户端还是从供给侧,本地零售价值的重要性都在不断地被深化认识。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本地即时配送也逐渐成为刚需,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7月10日,饿了么宣布全面升级,从仅做餐饮的外卖平台升级为解决客户身边一切即时需求的生活服务平台。饿了么CEO王磊表示:“除了外卖从餐饮拓展到更多品类的升级,我们还有了到店的服务,有了生活服务的推荐,让大家除了可以吃外卖,还能到店去吃,吃完还能去洗个脚,享受完美生活圈的服务。我们的商家也从以前的正餐供应为主,开始向夜宵、早餐等各个时间段扩展,向各个节日、各个区域的不同主题扩展,把最优质的服务展现在消费者面前。” 

    从王磊的描述来看,升级后的饿了么不仅送外卖,也送万物、送服务。饿了么平台不仅是帮助客户解决生活需求的“万能助手”,还是贴心、专业的“生活管家”。 

    面对“送万物、送服务”的市场,邮政该怎么做? 

    本地生活,看好!

    有人说,要想了解一座城市,就得去了解它的菜场。也有人说,只要你去一趟菜场,就会明白“活着”的意义。 

    或许正是菜场四处弥漫着本地生活的烟火气息,让“买菜”这件事备受关注。“买菜”不再仅仅是一种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行为,还成为资本的一大关注点。随着市场主体逐渐被激活,“菜场”这个体现城市人文与生活百态的场所已然发生了变化,不仅迎接着数字化改造的浪潮,也迎接着本地生活赋予的时代新意。 

    对于邮政来说,本地生活是个并不常用的词汇。如果放到传统零售与新零售的领域,我们就能更好理解本地生活该如何在邮政“落地”了。(见表3) 


    


    

表3 传统零售与新零售的对比

    首先,邮政基于各平台的角色分工要变得单一和专注。线上电商平台、线下网点平台以及配送队伍等,每个角色只需要将自己的时间和资源放在核心业务上,提高效率就能够获得不错的收益。 

    其次,邮政可弱化线下网点的概念,增强前置货仓的概念。线下平台作为线上平台的有益补充,可满足消费者在线下单、网点即时配送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平台可以通过前置货仓的经营情况快速迭代,推出快消品,剔除滞留品,在生鲜行业能够有效地控制货品的损耗成本,提高周转率。 

    眼下,各地邮政早已在市场的“推波助澜”下,形成了本地生活的发展“雏形”。(见表4) 

    表4 本地生活的邮政“雏形”

    单位:北京市邮政分公司

    案例:为全力稳住北京市民的“菜篮子”,北京邮政利用线上“邮政菜单”微信服务号及小程序、线下28家邮政惠民生活驿站,为市民不间断地提供新鲜果蔬同城配送及线下服务。

    分析:

    ☆选址多为位于社区附近的低效网点; 

    ☆线上涵盖果蔬、酒水饮料、粮油副食等产品,线下以果蔬为主; 

    ☆线上具有直播功能,可随时随刻直播,且直接点击链接进入“邮政菜单”下单; 

    ☆前一天下单,第二天送达,配送时间在24小时以内。

    单位:吉林省吉林市邮政分公司

    案例:吉林省吉林市邮政分公司创建同城线上社区售送“邮惠达”品牌,在疫情期间,为吉林市人民配送民生物资,成为江城百姓值得信赖和依靠的企业。截至7月24日,“邮惠达”累计搭载产品400余种,助农惠农产品近20个,帮助新疆销售哈密瓜17吨,帮助丹东销售草莓2000余箱,帮助农户销售土鸡蛋3万余枚,销售额达到800万元。

    分析:

    ☆只有线上平台,对接扶贫农品;

    ☆从单一向电商客户营销开发电商包裹寄递业务,转变为通过介入电商平台供货、平台网销运营和线下产品寄递的全环节,实现了确保寄递客户稳定、包裹上量迅速、邮寄价格可控的目的,并在完整的产业链中形成一定的利润沉淀。

    单位:江西省上饶市邮政分公司

    案例:扫码进店、刷脸支付、支付折上折、线上购物、即时配送……依托上饶市分公司的同城配送队伍,市民通过邮政自主搭建的本地生活小程序“邮乐家”,畅享线上下单购物,即时配送到家的智慧生活。截至6月底,共有2.5万余人参与体验邮政本地生活新零售服务,销售额达10万元,带动开卡近1万张。

    分析:

    ☆依托第三方公司,打造线下无人便利店;

    ☆科技赋能,实现“刷脸”购物;

    ☆搭建线上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相互引流;☆成立同城特投队,向即时配迈出坚实一步。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不难感受到,各地邮政企业正在积极融入市场新趋势,满足客户的消费新需求。

    本地生活,走起!

    7月14日,北京市首家邮政便民药店落户北京市房山区青龙湖邮政营业所。邮政便民药店复用房山区青龙湖邮政所的营业场地,引入执业药师并办理了药品经营许可证,服务对象为周边社区的居民。经营范围在原有邮政基础业务、邮政增值业务的基础上,增加了药品、日用品等的零售、配送业务。目前,该药店主营1000余种处方药、非处方药品,到店用户不仅可以享受免费测量血压等日常保健服务,使用邮储银行的借记卡、信用卡结算,还可享受店铺会员折扣价。同时,药店与网络医生建立合作,不仅能为周边百姓提供远程用药咨询、健康咨询等线上服务,还能为不方便出行的周边居民提供“电话订购、上门送药”服务。 

    既是“菜篮子”,又是“药盒子”,邮政融入本地居民生活的领域正在逐渐拓展。从满足人民日益美好的生活需求来看,这无可厚非。这同时也意味着,从线下角度讲,我们的邮政网点需要赋予更多新内涵。 

    中国邮政拥有的5.4万个网点,是我们拓展市场的前沿阵地和宝贵财富。面对新的市场发展契机,我们要充分认识“叠加叠加再叠加”的重要意义——只有充分叠加代理、代缴代办、代收代投、代销代售、便民政务服务等业务,赋予平台开放的内涵,才能增加网点的黏性,才能更方便群众生活,网点也才能有事可做,同时,也能够产生巨大的协同效应和边际贡献。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邮政服务是否到位当然也面临着不同以往的内涵意义和衡量标准,创新发展邮政服务的形势迫在眉睫。基于“人民邮政为人民”这一服务宗旨,答案有,且仅有一个——只有满足客户需求,才有广阔市场。 

    数字说话。(见表5) 


    

表5 “邮政菜单”利润增长情况

    数字背后代表着客户需求,更代表着普遍服务应该随着客户需求的改变而改变。“邮政无论拓展哪些新的服务内涵,出发点始终只有一个——‘以人民为中心’,尽量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北京市邮政分公司渠道平台部总经理马文良告诉记者。 

    从卖生活必需品,到“刷脸”购物,再到“直播”下单,邮政在新消费领域提供的升值服务越来越便捷。这也意味着线上持续强化科技赋能的重要性。 

    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围绕生态、渠道、产品、运营、科技五大重点,实现数字化商业模式创新,重塑双轮驱动。 

    全面深化数据治理与赋能。完善360度客户级别画像,实现移动端千人千面推送。马文良据此举例说:“如果利用线上和线下消费大数据进行分析,还可根据客户的喜好调配线下商品,这将大大有助于设立前置仓库,进一步加快配置专职的同城配送队伍。” 

    从按需配送,到按需生产,在天长日久的磨合中,邮政和上下游产业链的融合越来越成熟,这更需要配套服务的跟进。 

    “2月初,‘邮政菜单’刚刚上线时,曾遇到了一天800个订单的情况。当时,每笔订单都有十几种蔬菜,配菜量需求暴增;疫情期间我们全员上阵,每天轮流抽调20人,连续数日加班支援配菜发货工作,最长一天加班了13个小时,才保障了配发工作有序开展。”马文良说,“但更及时和精准的专职同城配送队伍,我们没有。” 

    以北京市东城区仓南胡同的某甜品店为坐标,选择即时配服务,剔除高峰时段的附加费用,我们来看一下统计数据。(见表6) 


    

表6 即时配服务统计数据

    由此,可以大致测算出同城即时配每分钟的价格大概是1元钱。对于本地生活来说,2~3小时内的配送是发展大趋势,而1元/分钟的高效服务将是未来本地生活市场争夺的品质服务。抢占同城即时配市场,对邮政来说也是难得的发展机遇。 

    随着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本地生活将成为人民群众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马云的“掌上明珠”、阿里巴巴的“现金牛”、净利超200亿元的蚂蚁集团的上市,将扛起本地生活的大旗,成为“全村人的希望”。 

    既然如此,邮政的本地生活进程更应尽快“走起”。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 本期版面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PDF软件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中国邮政报社版权所有
邮发代号 1-100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28
电子邮箱 news@chinapost.com.cn
京ICP备15035540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