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寄递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8月4日 星期

 全文检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特殊的毕业“寄”
——吉林长春市分公司校园包裹收寄小记
□本报记者 王谧

    阳光甚好,微风徐来。吉林省长春市各大高校内一片宁静,一排排整装待发的包裹上粘贴着这样的寄语贴,“坚持你的热爱,用执着成就卓越的事业”“坚持你的热爱,恪尽职守,为民担当”……这是长春市邮政分公司为毕业生在包裹上留下的寄语,一件件充满温情的包裹让无法返校的学生倍感亲切。“今年的校园包裹除了学生们的物品,更承载着关爱与文化。”长春市分公司总经理刘满堂自信地说。截至7月30日,该分公司累计揽收校园包裹4.57万件,重达685吨,盘驳车辆457辆,实现收入突破200万元,同比翻了一番;邮寄学生档案、毕业证10.4万件,实现收入182.6万元。 

    文化承载守护真情 

    “您好,是长春邮政吗?我刚刚收到包裹,请问粘贴在包裹上的寄语贴还有吗?我想多要一份留作纪念。”家住湖北省武汉市的毕业生张译文拨通了长春市分公司快递包裹主动客服小组的电话礼貌地问道。张译文是吉林财经大学的毕业生,包裹上的寄语贴让他感觉又回到了那个熟悉的校园。“一场疫情让我感受到全国人民的关爱,一个校园包裹让我感受到母校的关注和邮政人对我的期待。”张译文话语中流露着感动。不错,这就是长春市分公司对校园包裹动的“小手脚”,该分公司在校园包裹上粘贴了邮票和邮筒形状的寄语贴,在毕业证专用包装袋的醒目位置印制了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的金句。小小的邮件承载了祖国对“后浪”的祝福,传递了学校的关怀,展现了邮政的企业文化。 

    “细节决定成败,邮政太有心了!这对毕业生来说是一种无形的激励。明年的校园包裹,我们提前预约,邀请我们校长也给学生们写寄语!”吉林师范大学长春校区书记张金诚为邮政的创新服务竖起大拇指。 

    “云”端收寄高效便捷 

    “同学你好,这是你的床铺吧?你先看看哪些需要邮寄,我帮你打包。”长春市宽城区邮政支局局长邱竹梅在吉林艺术学院收寄现场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逐一为毕业生打包。今年,长春市分公司的工作人员按照学校的相关要求,在学校老师的辅助下,以寝室为单位,通过视频方式提供一对一的“云”打包服务。该分公司在寝室楼的每一层临时设置了揽收点,对标注好房间号和学生姓名的包裹进行逐一验视、封装、称重、信息录入。“邮政不愧是大企业,员工素质高。他们收完包裹,还把寝室、走廊打扫得干干净净,处处为我们学校考虑。”艺术学院宿舍管理员们纷纷称赞。 

    将才不打无准备之仗。在校园包裹项目筹备阶段,长春市邮政寄递事业部包裹快递部经理曾庆金提出用帆布做成高空传送带,结合寝室楼的高度和室外场地的大小,在每层楼设置投包窗口,将包裹从高空直接传送到地面,提高作业效率。“我们已经拽牢传送带了,楼上送件吧!”话音一落,一个包裹从三楼的窗口“嗖”的一下平稳着陆。就这样,20多分钟,一层楼的包裹全部安全送达地面。 

    然而,高空传送带解决不了高楼层的传送作业,只能依靠人力搬运。两趟下来,大家腿抖了,手颤了,汗水浸透了全身。办法总比困难多。大家利用楼梯的坡度,将纸箱压平后粘在楼梯上,搭起了简易传送带。每个转弯处都有一名工作人员负责传送包裹,几轮下来,整栋楼的包裹都被装进邮车送往长春邮区中心局。 

    协同作战确保运营顺畅 

    协同是邮政最核心的优势。“校园包裹收寄完美收官离不开邮政与校方的紧密合作,更离不开邮政内部的团结一致。”长春市分公司副总经理、寄递事业部常务副总经理李警德感慨地说。高校分散、包裹量多、收寄时间短、交通管制严给校园包裹收寄工作增加了不小的难度。长春市分公司首先成立了10支由党员、盘驳驾驶员、同城团队、商圈队伍等组成的应变突击队。随后,机关支援队、城区分公司支援队也相继成立,三股力量协同参与校园包裹收寄战役。 

    结束一天的本职工作,机关支援队和城区分公司全体员工投入各大高校包裹的打包工作中,封装好的包裹等待应变突击队成员来搬运、装车,由于市区内7点后严禁大型邮车通行,因此时间非常紧张。“突击队的同事白天还要做商圈揽投工作,为了减少他们的工作量,前一天晚上,城区分公司的同事们打好包,突击队成员第二天早上5点开始搬运、装车,保证包裹在7点前离开校园。”曾庆金介绍说。在收寄高峰期,长春市内27个校区同时开展校园包裹收寄工作,在收寄环境最复杂的校区,邮政人累计在20个小时内,完成了5000余件包裹的封装、搬运。 

    人员可以支援,可邮车一直都是饱和状态,在保持原有盘驳车辆不变的情况下,提高车辆利用率就显得尤为重要。长春市分公司与长春中心局通力合作,保证邮件收得进来、卸得下来、运得出去。“我们保证运输校园包裹的邮车优先调配隔口,及时卸车,提高邮车转运率。”长春中心局指挥调度中心主任葛万海说。 

    一张张晒得通红的脸,一道道干涸在脸上的汗迹,一声声动情的感谢……都是这次特殊毕业“寄”的独家记忆,相信在多年后,“后浪”想起在乘风破浪的过程中,邮政也曾为他们保驾护航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 本期版面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PDF软件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中国邮政报社版权所有
邮发代号 1-100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28
电子邮箱 news@chinapost.com.cn
京ICP备15035540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