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党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9月15日 星期

 全文检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了小康的约定
——记集团公司派驻洛南县扶贫党员干部杨明
□本报通讯员 袁国燕

    

核桃林里,杨明对着直播镜头娓娓道来。


    

9月1日,在洛南县城关街道陶岭社区的农田里,杨明(左)和种植户陶世华查看辣椒长势。□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扶贫最真是邮政。”在陕西省洛南县老百姓常说的这句话背后,中国邮政已经与商山洛水百姓心心相连了20个春夏秋冬。20年间,多名邮政干部怀揣小康使命,身奉商山,情系洛水,聚力党建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电商扶贫、金融扶贫、保险扶贫、科技扶贫和基础设施扶贫8大类扶贫项目,带动脱贫人口超3万人。 

    前不久,在人民网对中国邮政定点扶贫洛南县的直播报道中,我第一次见到了集团公司派驻洛南县扶贫的挂职副县长杨明。镜头中的他白衬衣、蓝裤子,简朴而有范儿。他访村民、进田地、直播带货、下沟上坎的忙碌身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洛小鲜”有了直播大咖 

    “怎样识别一颗好核桃?质要好、皮要薄、料要足、声要实!洛南核桃,具有好核桃的一切优点!” 

    年轻、高大、帅气的杨明对着直播镜头娓娓道来,既有明星范儿,又多了“父母官”的沉稳。他的话,与其说是广告词,不如说是对这片土地发自肺腑的热爱。到洛南后,他曾注视着巍巍仓颉像、悠悠洛河水,抚摸着千年核桃树,在心里发愿:一定要让这里的人民汲取土地的养分、文化的力量,实现小康梦。 

    熟悉洛南环境后,杨明在思考一个问题:这里山高沟深,但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如何将文化、口碑、市场价值俱全的物产,做成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如今,这个问题早有了答案:推动土特产品牌化、产业化、市场化,才是长久之路。 

    “洛小鲜”就是杨明联合县委、县政府打造的洛南土特产品牌,在“我为秦岭来拼单”等推介节目中,杨明联合“大咖”直播,将“洛小鲜”旗下的核桃、豆干、黑花生等特产推向全国。网友发弹幕叫他“核桃王子”,当地年轻人称他是“邮政李佳琦”。10余场直播带货,带来3万余份订单,销售“洛小鲜”产品130万元。 

    “洛小鲜”中最当红的辣椒,是杨明等扶贫干部在洛南最成功的尝试。他们当初种植给群众看的小片朝天椒试验田,已经挂上“中国邮政集团朝天椒扶贫产业基地”绿底黄字的招牌。放眼望云,椒苗蓬勃生长在大山广阔的胸怀间,远看像一幅山树云天的油画,近看又分明是奔涌的绿色浪涛。村民抡着锄头劳作,杨明和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喜悦地察看挂椒情况。株苗上,繁茂的朝天椒憋足了劲,使劲向上生长。 

    为了这片丰收,杨明融合了“大邮政”所有资源:邮政金融扶贫贷保启动、聘请技术专家保生长、物流仓储保供应、电商销售保变现。从流转土地、种植、加工、销售,邮政一揽子支撑。“金融+产业+电商”的成功模式,使朝天椒种植面积达3万余亩,年产值1.2亿元。杨明说,只等辣椒成熟,掀起“辣上天”直播带货潮。 

    “逆行”的“壮举” 

    一个周末,我走进山峰莽莽、洛水滔滔的洛南县。遇见杨明的时候,他正在朝天椒地里查看,骄阳在头顶火辣辣地照着,一位锄地的村民将自己的草帽摘下来扣到杨明头上。杨明腰间的几把钥匙随着主人的脚步轻快地晃动,从2018年11月踏进洛南,他就把北京家里的钥匙都卸掉了。屈指可数的几趟返京,还不是专门回家,而是向集团汇报扶贫工作时,顺便回家看看。 

    和他接触较多的扶贫干部说:“杨县长真能扎得住,长假都‘钉’在洛南走贫访困,不佩服不行。”在洛南,扶贫干部都知道杨明过年“逆行”的“壮举”。今年1月20日,洛南县城张灯结彩,家家户户都贴上了春联,浓郁的过年氛围提醒着杨明:该回家了。22日下午,他交代完工作赶往机场。路上,不时看一看工作群和新闻。蓦然,手机屏幕上跳出一条消息:武汉因疫情要封城!他的心突突跳了起来,18年党龄练就的政治直觉,让他意识到情况非同寻常。 

    回家,还是回头?家里,80多岁的爷爷天天念叨他,年幼的孩子从放寒假,就计划好了爸爸回家后要跟他玩的游戏。年到了,孩子总是在电话里问:“爸爸,过年了,你咋还不回来啊?” 

    杨明摇下车玻璃,注视着窗外层峦叠嶂的山峰,深深吸了一口气,心想,亲人不过十几,洛南却有46万人,关键时刻决不能掉链子!他心里默默地对孩子说:对不起,爸爸要坚守岗位。 

    “逆行”回到“战场”,他多方联系北京、辽宁、广州的医疗机构和防护物资生产企业,为洛南县筹集了2万个医用口罩、300套防护服。又协调了4辆邮车,确保当地邮件、防疫物资运得进来。空旷街道上一道道邮政绿色供给线,温暖了洛南百姓的心,也赢得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妻子有一次和他开玩笑说:“你都快成大禹了,过家门而不入。” 

    杨明歉意地笑笑说:“我还真要向大禹学习,他能把水治好,我也要把穷治好。” 

    两个发光的词 

    白居易在《答崔十八》中写道:“我有商山君未见,清泉白石在胸中。”诗人对商山的深情与作为,千年后依然在这方山水中传承。20余名和杨明一样的邮政扶贫干部拥商山入怀,奔小康在胸,在群山深沟间开垦希望之绿。虽没有逐一采访这些邮政扶贫干部,但相信,他们对商山洛水的殷殷深情是共同的,为百姓过上好日子的梦想是共同的。 

    从北京到洛南,从高楼大厦到山梁河沟,从行业管理者到地方官,环境的迥异、业务的跨度、职务的变化,考验的不仅是耐受力、执行力,还有信念。有人担心杨明会“水土不服”,在这里“磨时间”,杨明却给了一个最好的答案:“这是难得的‘充电期’,来到洛南,我才有了最好的时光。” 

    旁人眼里最苦的时光,在杨明心里却是最好的时光,因为他心里装着两个发光的词:成长、使命。这种被山梁河沟润泽的成长、在人民中历练起来的成长、为小康梦奋斗的成长,更让他感悟到了担当使命的分量。 

    杨明的洛南时光,仅是中国邮政20年助力脱贫壮阔波澜中的一朵浪花,但他见证并助跑了商山人民奔向小康的“最后一公里”,用自己的一束光,照亮了百姓的心和商山洛水。 (照片除署名外,由主人公提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 本期版面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PDF软件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中国邮政报社版权所有
邮发代号 1-100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28
电子邮箱 news@chinapost.com.cn
京ICP备15035540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1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