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9月16日 星期

 全文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年胶园换新颜
□海南记者 梁磊

    一百多年前,北纬18度以北被外国专家视为天然橡胶的种植禁区。为了冲破禁区,打破国外对中国的经济封锁和物资禁运,种出中华民族自己的橡胶,一代代海南橡胶人将智慧、心血与汗水播撒在琼崖大地上。 

    作为全国第三大垦区的海南农垦,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最终成功创造了在北纬18度以北大面积种植橡胶的世界奇迹,建成我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为新中国的国防建设和海南的开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金秋时节,记者跟随邮储银行海南省分行的金融服务团队走进琼海市内的一片橡胶园。该橡胶园是中国最早的橡胶园,已有逾百年历史,名叫琼安胶园,是一个令海南人乃至中国人都引以为荣的地方。 

    琼安胶园位于东太农场内。同行的海南橡胶集团东太分公司坡塘派出组主任王魁岗说,这批古老的橡胶树,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得到很好的保护。为发扬光大琼安胶园精神,海南橡胶集团准备在这里斥资兴建一个纪念园,让它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6棵近百年高龄的胶树或临崖傍溪,或散落山腰,一棵棵高耸挺立。这些古老的胶树看上去表皮布满皱褶,周身长满寄生叶,有的还出现枯枝,但大都根深叶茂,郁郁葱葱,不改当年顶天立地之气概。 

    作为第一个橡胶园,琼安胶园对新中国橡胶事业的发展功不可没。据东太农场的人士介绍,解放初期,国家为打破西方对我国的经济封锁,先后在华南四省(区)大规模种植橡胶。四省(区)政府派人到琼安胶园取经,搭置帐篷,住在胶园采集橡胶种子,落一颗,拾一颗。这些种子后来跨过琼州海峡,远赴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地繁衍后代。如今,海南橡胶种植面积已达600万亩,产量达30余万吨。 

    2015年12月16日,海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新一轮海南农垦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海南农垦随后通过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发展措施,结束了长期政企合一的历史,卸掉了社会职能包袱,建立起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农垦职工的经营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 

    在加快转型发展的同时,海南农垦对金融的需求越发强烈。今年5月,邮储银行海南省分行与海南橡胶集团战略合作,联手打造橡胶智慧收购平台,重点围绕橡胶收购、区块链技术及5G的运用、综合授信、员工福利、党建交流、地方产业基金等方面深度合作。海南省分行随后为海南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授信30亿元、为海南橡胶集团授信9亿元。

    海南农垦注入了新鲜血液,“琼安胶园”也成就了胶农的致富路。记者在东太农场与会山镇的交界处看到,东太农场在这里设立的一个“三统一”收胶点(即与地方共同发起的对民营胶实行的统一收购、统一加工和统一销售),很多农民在排队卖胶水。会山镇三洲村胶农刘文学告诉记者,他家种有橡胶树800多株,年收入1万多元;以前收购商给的是现金,每次都要去镇上存储,现在则方便多了。 

    让刘文学方便多了的是邮储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今年5月,海南省分行发行了首张区域性联名卡——海南橡胶农民丰收卡,推出了减免手续费等多项特惠权益,尽心服务胶农、收胶站点、加工厂和海胶集团橡胶从业人员,解决他们的服务需求难点,得到了胶农的热烈欢迎。 

    “白沙县是橡胶主产区,全县2.3万名胶农有2万多办了邮储银行的农民丰收卡,不仅方便资金结算,而且很多胶农还试着贷款扩大种植规模。这种金融的及时帮助,让海南胶农大步奔向小康。”邮储银行白沙县支行行长符史涛介绍道。截至8月底,海南省分行在全省13个市县开展了“橡胶智慧收购平台”上线培训,发放农民丰收卡6.5万张卡,开立了443个收胶点服务账户,为海南橡胶的发展插上了“金翅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首页 | 本期版面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PDF软件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主办 中国邮政报社版权所有
邮发代号 1-100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28
电子邮箱 news@chinapost.com.cn
京ICP备15035540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186号